首页 > 快讯 > 谁还能拒绝阿里腾讯?

谁还能拒绝阿里腾讯?



作者:翁永锋

本文为长江商业评论(ID:CKReview)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导语:春节之前,阿里入股居然之家。春节后,再爆消息,阿里将以90亿美元收购饿了么。而另一互联网巨头腾讯在过去一年的投资与收购更是纵横捭阖,不拘一格。2012年以来,BAT在国内国外总计发生并购交易174项,累计投资1124亿美元。无论对于线上的互联网初创公司还是独角兽公司,亦或线下的传统实体企业,几乎无处不可见BAT们的身影。


滚滚大潮之下,江湖争霸的背后,将会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效率的提升和新物种的出现吗?对传统企业而言,是否已经到了迫不得已投票站队的时刻?选一棵互联网大树作为依附或者战略结盟,是否已经是一道不得不做的必选题?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天知晓!这是黄霑为1990年版电影笑傲江湖填写的主题曲。

 

整部笑傲江湖,描写纷纷扰扰,争争斗斗,无不是为了一个“名”,一个“利”字。任我行从梅庄脱困,重返日月神教,教众高呼“千秋万载,一统江湖”。无论东方不败还是任我行,都有一统江湖的野心。

 

而所谓的名门正派,五岳派也同样为了所谓武林盟主而各不相让,大打出手。左冷禅、岳不群等等机关算尽,挣得死去活来。

 

故事虽然仅仅是故事,但是,金老爷子的伟大之处,正是在于他对世事和人性的炯炯洞察。所以在程小东导演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只要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今天的商业世界,在这个时代发生的种种商战故事,同样可谓是变幻莫测,比小说还要精彩。尤其以互联网巨头为主导,攻城拔寨,风生水起,分分合合,城头变幻大王旗,似乎站队和结盟已经成了身不由己的必选题。

 

这是由科技颠覆时代,变化颠覆时代,速度颠覆时代所带来的必选题,这样的必选题具有两大明显特征:

 

  • 第一,线下的实体企业纷纷投身线上,与BAT其中一家或其他互联网巨头结盟。


  • 第二,线上的互联网独角兽或者某个领域的一方诸侯寻找更大的大树,大树底下好乘凉,傍大款抱大腿,委身与BAT的某一阵营。

 

去年12月初,乌镇互联网大会,腾讯掌门马化腾拉上腾讯版图上的各路诸侯凑了一桌饭,差点燃爆了整个冬日清冷的世界,腾讯家宴成为独一无二,茶余饭后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现象级话题。


 

一向淡定,甚至熟读老子道德经的马爸爸也不无酸溜溜地说,我没有想过参加还是不参加,反正也没人邀请我,当然邀请我也不一定有时间。我觉得来了应该多做些其他的事情。

 

喧嚣的2017年,在12月31日的最后一晚终于被轻轻翻过去了。无论谁输谁赢,谁得谁失,几家欢乐几家愁,过去已经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但是,尘埃并不代表消失,过去的尘埃成了种子的养分。种子已经在过去种下,变化和趋势已经开始,或者正在开始,或者早已势不可挡。总之,江湖的门户之争,分帮结派,已是跃然纸上,越来越清晰,只是在这已经到来的新一年,谁会更加浓墨重彩,谁会又添加几道神来之笔?

 

腾讯,如何从打劫者成为创新及整合高手

 

腾讯最擅长的,是复制,打劫别人的后院之后的自我整合以及创新能力。

 

1996 年,ICQ 诞生,瞬间风靡全球,到 1998 年的时候,这款软件已经垄断了中国的即时通讯市场。1999 年,QQ 推出,只有两个员工,也就是创始人马化腾和张志东,蜗居在深圳的一个民房里,埋首研发半年时间而成。

 

有人说的,当时的QQ其实是个复制品,或者叫山寨的,模仿了ICQ。但是,就是这个复制品,通过不断的自我创新,成就了今天的互联网帝国。我们看,这个拿来主义者是如何不断推陈出新的:

 

2002 年 8 月份发布的 QQ 新版本,新增 QQ 群功能,好友手机绑定,摄像头绑定,手机通讯录保存在云服务器,手机资料中新增好友手机类别、品牌、型号等信息。这些功能,让 QQ 迅速转型成为真实的社交网络平台,而 QQ 号也成为了人们的网络身份证。

 

2003 年以后,QQ 推出 QQ 秀形象、群相册、QQ 空间等功能,不断深化满足了用户的潜在社交需求,使得其人气一直保持旺盛。

 

2003 年,腾讯推出企业版 QQTM,正面迎击 MSN:文件断点续传,文件直接拖放窗口,共享文件夹,屏幕截图,好友分组,等等。一系列的技术创新,都是 QQ 首先推出,而 MSN 或者跟进,或者没有。

 

2010 年,移动互联网呼啸而来,腾讯在所有互联网巨头中第一个转身。从 2011 年 1 月推出到年底,微信在 1 年的时间里更新了 11 个版本,平均每个月迭代一个版本。直到这个时候,腾讯才完成了对竞争对手的模仿和追赶,开始创新之路。

 

微信作为核弹级产品,挽救了正在PC端称王的腾讯。马化腾说,腾讯如果没有微信,后果将不堪设想。



 

腾讯手握微信,简直成了流量之王,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从社交和游戏起家,腾讯最头疼的问题是如何挣大钱,如何将手中的流量变现?如果仅仅依靠广告收入和游戏收入,这显然不是腾讯帝国的鸿鹄之志。

 

利用微信,腾讯开始继续打劫。这次打劫的对象是阿里。

 

阿里是商业模式变现能力最强的互联网企业。其搭建了一个巨无霸型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马云不仅仅实现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对无数的败家娘们来说,马云还实现了“让天下没有买不到的商品”。在这个平台上,支付中介始料不及地,又成长为继电子商务之后另一个巨大的金牛类产品。

 

腾讯利用微信,打劫阿里的电商和移动支付这两块堪比命重的金饭碗。

 

2014年春节的微信红包大战,兵出奇招,一下子端了支付宝花了近十年时间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半壁江山。马爸爸疼得大呼,偷袭珍珠港。

 

除了在移动支付之外,腾讯的打劫并未停止,近四年多来,腾讯持续通过一些的投资和搭建,逐步将触角伸到衣食住行的各个泛零售领域。

 

腾讯的战略意图非常清晰,他将再造另一个腾讯,以社交为核心和基础,又逐步摆脱纯粹的社交,演变成一家范畴广泛,业态丰富,瞄准于衣食住行,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商业帝国。


 

2014年,腾讯入股京东15%,成为其一个重要股东。自此之后,小马哥和大强子两人同框携手在电商新旧零售领域翻云覆雨。从线上到线下,入股京东,此举成为腾讯一个转折点和里程碑:

 

转折点是,腾讯正式步入电商业态,不再仅仅是一家社交和网游公司。而里程碑是,腾讯和阿里开始正面交锋,AT这两大巨头互撕互怼,各自找朋友,结对子,门派之战愈演愈烈。

 

在过去的2017年,腾讯以平均每个月10家企业的速度,投资超过100家公司。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6月份,以6亿美金入股摩拜单车;11月份,10亿美元入股蔚来汽车;8月份,780亿人民币入股中国联通;12月份,8.63亿美元入股唯品会;1月份,1亿美元入股每日优鲜;12月份入股永辉超市旗下的超级物种;10月份,10亿美元入股美团点评。

 

2018年开年出,再次爆出大消息,腾讯作为主发起方,联合苏宁、京东、融创与万达商业在北京签订战略投资协议,计划投资约340亿元人民币,收购万达商业香港H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的约14%股份。

 

在过去的这一年,腾讯通过不断的买买买,将企业的边界和触角越深越远,缔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商业帝国。眼花缭乱的投资让自己不断聚焦到闪光灯下,问题来了,作为战略投资,在如此之多,纷繁复杂的企业大家庭中,被投资企业能够为腾讯带来什么?而腾讯除了资金注入之外,又能为投入企业带去什么?业务如何彼此附能,共同打通、创新成长,是个不小的挑战。生态链说起来简单,建起来也不能,有钱买买买就行了,但是关键的问题是,这条生态链如何协同作战,如何做到1+1+1+1+1+……>n,恐怕接下来是要让小马哥头疼的问题。

 

围绕核心,

阿里的方向更明确,行动更谨慎而且凶悍

 

有人认为,阿里与被投公司的相处模式一直饱受争议。战略投资进而控股甚至买下的方式曾在高德、优酷等公司身上发生。包括近来萎靡不振的魅族,被认为承载了太多阿里的战略意图而不堪重负。与美团之间的嫌隙也源于阿里的战略诉求。相比之下,腾讯表现出的相处方式要更克制。

 

而阿里的投资战略意图十分明晰,与被投企业之间业务的紧密关联和捆绑恰恰证明了,阿里在紧密围绕自身的核心业务和能力,进行有目的,有节制,有方向的扩张。在阿里的商业版图上,自身不仅仅是一个大金主,更重要的是,他还是整条战舰编队的舰长和舵手。

 

阿里的核心业务是零售,而恰恰也是阿里,在今天把零售的边界,重新进行了刷新和定义。在阿里的棋盘上,零售已经不仅仅是生活日常用品这类有形的商品,无形的服务零售应该包括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例如个人休闲娱乐、出行、医疗教育等等,都已经成为阿里零售里的重要一部分。

 

在如此定义的零售边界之下,阿里的投资和扩张战略就表现得十分的清晰。

 

在过去的一年,阿里同样动作频频,但是,正如同全资收购饿了么,而让创始人团队出局这样的残酷现实所表现出来的一样,阿里投资的目的性很明确,作为整盘棋局上的棋子,要么能为自己加分,例如提供流量或者提供数据,要么听从自己的指挥和控制。

 


除了让饿了么的创始团队出局之外,另一个同样残酷的是2017年投资的高鑫零售的大润发。有消息称,阿里收购大润发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把董事会的6人换变。紧接着,阿里巴巴张勇接任大润发主席,创始人黄明端离职。

 

对于大润发来说,它一路披荆斩棘,在零售业可谓王者,号称19年不关一店的零售陆战王。创始人黄明端辞任时发文表示:他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与腾讯不同,2017年是阿里的线下扩张之年。除了盒马鲜生,大润发等,阿里还投资了苏宁金服、海澜之家。12月份,一条不起眼的信息爆出,,宣布与阿里巴巴旗下子公司浙江银泰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新零售发展公司”。

 

阿里的投资逻辑对于线上与线下,遵循两条不同的思路:

 

第一,对线上的投资,围绕自己的衣食住行零售本质进行拼图的完善。比如,百分百股权收购饿了么。

 

我们可以看到,阿里早就有了口碑和盒马,并且已经占据了32.94%的饿了么股份,位居第一大股东,如今,还要直接完全吞并,并且,很有可能让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离开,彻底接管,阿里意图从淘宝天猫转身跨向餐饮零售整合的全服务体系目的,不言自明。

 

第二,对于线下的投资,阿里的方向性更加十分明确。无论苏宁、、大润发超市,阿里在紧紧围绕有形的零售商品做加分,抢占线下的超级流量入口。

 

春节刚过,阿里的触角再次探出,深入家居建材品类的零售领域,入股居然之家。


 

家居建材作为大件消费商品,与服饰、食品及IT电子电器类商品的消费方式有巨大的差异。一直以来,由于家居建材商品的消费属性,现场体验性要求更高,加之定制、商品的交付周期比较长等特点,线上电商对线下的家居建材零售实体冲击并不大。

 

阿里投资居然之家的战略意义十分明显:

 

第一,对居然之间而言,阿里能够帮助其搭建和铺设线上通道,居然之家一步到位,更轻松也更准确地实现线下向线上转向的战略目标;

 

第二,不排除阿里与居然合作,开辟家居建材领域的新商业模式和新物种;

 

第三,对阿里而言,家居建材消费属于零售链条上的最上游消费人群,家装消费之后将直接带动电器、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费。对任何一家线上电商来说,家居建材的客户数据含金量更高。

 

相对于腾讯而言,阿里更加大力度进军线下实体。阿里巴巴CEO张勇曾在内部讲话中透露,阿里已经形成了以原来的淘宝为天、以菜鸟为地,全渠道的新零售各路大军,其中就包括“用技术、数据和整个经济体资源驱动的让消费者有独特体验的口碑大军”。而在今年1月27日,口碑正式被划入张勇旗下的新零售版图,口碑与天猫服饰、天猫电器加苏宁、盒马并列阿里新零售“四大金刚”。

 

站队成为必然,

兵锋过处能否衍生新物种,创造新模式?

 

据IT桔子统计,约有65%的独角兽公司获得过BAT的投资。

 

2012年以来,BAT在国内国外总计发生并购交易174项,累计投资1124亿美元。其中腾讯投资金额最大,累计投资625亿美元。这还是Mergermaket 2017年6月份的统计,如果到2018年,这个数字一定在被不断刷新。

 

从某种角度而言,AT对抗就是互联网领域的美苏争霸。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有一家公司可以完全独立于这两大生态之外。这是多数投资人和观察家的共识。

 

也就是说,腾讯与阿里的生态之争不仅是过去一年的基调,也会作为一种被强化的基本经济面,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互联网行业得到延续。

 

那么对于线下的实体泛零售(包括各种面向C端的各类服务、餐饮、交通等等)以及大量的线上初创互联网企业甚至初具规模的独角兽公司,如何选择,如何站队将成为摆在面前一条不得不做的选择题。

 

对于线下的实体零售企业来说,与线上巨头的结合尤其显得紧迫和必要,也会逐渐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线上成熟的经验和技术将会为线下企业附能,极大提高经营效率,同时也免去了线下实体企业花费高昂的成本自己摸索进行互联网化的转型。

 

AT不断向线下扩张,是互联网资源更为优质的重新配置,有三个问题值得思考:

 

第一:对传统实体企业而言,线上的赋能,如何酝酿一种快时尚?在消费升级以及文化多元的年轻化新时代,产品升级以及创新成为必然。优衣库、ZARA等快时尚品牌的流行,说明了年轻人消费口味的转变。比如,阿里与居然之家的融合,会不会诞生家居建材领域的新物种,类似于宜家但是规模更小、更灵活,场景体验更清新时尚的家居快时尚产品?

 

第二,开创新的商业模式,消费链以及场景的创新和整合。无论盒马鲜生还是超级物种,都是对原有超市商业模式的再聚焦、细分和创新与发掘。互联网公司擅长的消费场景创新、支付创新以及买卖关系链条的创新,构成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物种。比如,,这个新公司是否意味着将带来传统服饰百货领域的新物种?

 

第三,无论是对于原传统企业或者是开创出来的新物种而言,重新构建人货场。对传统企业来说,线上企业其一将可以协助其进行内部流程的优化,开辟线上销售通道,提高运营效率;其二,利用大数据分析和处理,精确预判,服务更多的潜在客户;其三,共同携手构建新的人货场的商业新模式、新服务、新产品。

 

结束语:2018年会是一个新起点

 

AT正在成为资本市场名副其实的“深口袋”。创业者在考虑战略资本时,必然绕不过去选A还是选T。但是,对今天的商业江湖来说,已经不仅仅是选A还是选T的问题,互联网与其他企业的深度融合,线上线下彼此赋能,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消费方式将会不断涌现。

 

这样的江湖,巨头们会越来越大,他们手握高科技的利器,以流量或成熟的经验横扫线上与线下,商业边界正在变得难以想象。

 

过往不会是终点,而2018年一定会发生更多的精彩故事,会是一个闪亮的新起点,融合和站队一定会更加异常激烈,互联网巨头们真正走向越来越广泛和并承担行业使命。这才是影响未来格局的真正变量。


- END -


长江商业评论联系方式:

投稿及内容合作|editor@ckreview.cn

广告及商务合作|bd@ckreview.cn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