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请指教》:综艺与电影之间,需要建起一条怎样的桥?
因为邀请来参与竞赛的导演名单里有关锦鹏、包贝尔和毕志飞,综艺节目《导演请指教》在播出之前就被打上了很多怀疑的问号。除了邀请关锦鹏来与新人导演同台竞技之外,作为一档带有真人秀性质的综艺节目,《导演请指教》能否真的帮助电影、帮助导演,也是让观众不太信任的地方。
综艺节目在表现形式上有自身的需求,严苛赛制、全程跟拍、制片人+影评人+观众的现场反馈......对电影创作来说,这些似乎是干扰项,综艺节目跟电影创作是否能共存或者综艺节目是否能有效帮助电影或导演创作,在《导演请指教》播出之前,不少人持怀疑态度。
几期节目之后,《导演请指教》确实产出了一些收获几方赞誉的短片作品,当然,这大部分还是得归功于导演和团队的创作能力,但是在综艺节目跟电影的天然壁垒之间,《导演请指教》还是搭起了一座桥梁,使双方能够在一档节目里互利共存。
在关锦鹏导演的作品《人间烟火》出来之前,所有人都在猜想《胭脂扣》的续集会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制片人郝蕾也在关锦鹏导演选择接续自己的经典作品《胭脂扣》时表达了一点担忧,“再翻拍的话不可能有更好的如花跟十二少,我其实不太希望他真的去重拍《胭脂扣》”。
事实上关锦鹏也并不是单纯重拍,他的新故事沿用了《胭脂扣》里的设定,让一个在2021年重看《胭脂扣》的影迷跟年轻的电影放映员游走在都市香港的街头,年长的优雅女性跟年轻的放映员之间的对话俨然就是老的电影和新的受众、上一代电影人与新一代观众的交流。在现场,也确实有没有看过原版《胭脂扣》的00后观众被关导的短片打动落泪。
《人间烟火》,虽然是短片,但具有电影的质感,非常吸引人。它获得了场上大量的称赞,这些赞誉,不单单是出于对前辈关锦鹏的尊重,而是出于对短片本身品质的肯定,制片人陈祉希也说到了,“真正的好电影,所有观众都会喜欢”。
节目里上一个让场内的制片人、导演、演员、专业评审、大众评审全部达成一致,并且在社交网络上同样收获赞赏的作品是曾赠导演的短片——《爱情》,它同样证明了“大家对好作品的感知是一致的”这个观点。
《爱情》以超高的水准,以作品的细腻、成熟让观众认识了曾赠这位新人导演。在此之前,曾赠的作品还没有机会上映或者出现在这么广的受众面前,她的毕业作品《明月的暑期日记》在第8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上获得了学生电影竞赛-最佳剧情片的提名,同时《云水》也获得了第47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未来之光奖的提名,这是她评价最好的两部作品,然而知道这两部作品以及知道曾赠的人着实不多。
在《导演请指教》的先导片里,不太习惯面对镜头的曾赠明显有些局促,在选男演员阶段也不算顺利,最后是邀请到张晚意才完成了《爱情》这支短片,而这支短片也成了第一轮新人导演的作品里品质上乘的一个。大众上座率、专业评审上座率、以及四位制片人、现场演员几乎全体一致达成了共识:《爱情》完全超出十分钟短片的水准,曾赠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审美。
凭借一个好作品,新人导演曾赠通过这档综艺节目,让观众(同时也是电影的潜在受众)认识了自己,并且建立了一种信任感,很多网友表示期待曾赠的院线作品,还有一些观众特地去补看了《明月的暑期日记》。
好的导演、好的作品在这里出现,被观众记住,这是《导演请指教》作为电影类综艺节目的一大优势,也是现阶段对新人导演的强大助力。
关锦鹏导演拍摄《人间烟火》用了三个大夜,因为整支短片的对话实际上出自一位年轻放映员的想象,同时也是为了契合原版《胭脂扣》的故事背景,所以影片的时间设定在中元节的夜晚,为了取夜晚街边的景,拍摄时间也只能选在深夜人流量最少的时候。
《导演请指教》里放出了关锦鹏导演在现场的调度安排、以及导演跟演员在现场的沟通等等幕后细节。作为资深导演,关锦鹏的现场是出意外最少的,除了拍大夜对演职人员的体力要求比较高以外,整个拍摄过程都非常顺利。
相比起来,新人导演的现场意外状况要更多一些。因为预算有限,选择《大话西游》IP的曾赠团队花了很大功夫才在北京周边找到一个合适的沙漠,才能够勉强还原一个类似《大话西游》里城墙的景。同时,美术组还需要从零开始搭一个小卖部的景,一切都准备就绪后,没想到一场夜雨把景毁了大半,但因为时间紧张,整个剧组只能顶着压力硬拍,好在最后的效果是不错的。
看得出来曾赠跟团队磨合已久,整个工作流程是比较顺畅的,跟曾赠导演比起来,从演员跨行来的吴镇宇显然更“放飞自我”,他在现场的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又显得很有喜感,临时改景、流程混乱、跟工作人员沟通想要的画面用的是一串拟声词......神奇的是,就是这种天马行空的执导方式做出来的作品,其中的悬疑感跟叙事上的跳跃、还有他的个人风格都异常契合。
透过《导演请指教》里这些片段,观众可以窥见电影创作的幕后,更直观地了解一部作品是如何从一个构想、变成文字、再变成影像画面的。
当然,真人秀的性质也在这个环节里体现了,导演德格娜很不习惯被镜头拍,她在片场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想办法挡住镜头,除了这一点,最冲击她的大概还有影片的现场放映,以及映后来自制片人、专业鉴影组、大众观影组三方的反馈,三种观点激烈碰撞,就这么直接地丢到她面前,让德格娜有点手足无措。
以往导演可能很难有机会一次性、直接、当面获得来自制片人、影评人、观众的评价,但是《导演请指教》把视角与身份迥异的三方放到了一个空间内,让他们同时对一部影片做出反馈,观点和言辞上的交锋几乎是无可避免的。导演面对这个场面,好处是可以及时就自己的创作补充一些信息,坏处就是,当一个人面对三方不同观点的人,尤其当那三方在激烈争辩的时候,对导演的语言能力和反应都是一种考验。
但不管怎么说,能够获得及时反馈并且进行讨论是一件好事。在王暘的作品公映后,有关现场调度和导演对演员的使用,制片人郝蕾和王晶都一针见血指出了关键问题,并且给出了非常具体且有效的优化方法,例如丰富“闺蜜”这个角色跟杨千嬅的互动、少使用架空的对话场景;同样对作品中有涉及绍剧元素的宁元元导演,李诚儒老师也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可以通篇全部使用绍剧《大闹天宫》作为音乐元素,以及更改结尾立意会更深刻......来自现场的三方对作品的反馈综合在一起,就能给到导演准确的信息,在这种交流中促进彼此的了解以及更明确“好的”作品应该去往的方向。
作品才是重点所在,无论是每轮都要淘汰导演的严苛赛制,还是制片人、影评人跟观众间的观点交锋、对导演看似毫不留情的点评和提问,这些都是建立在你有一个至少是完成品的作品之上的,没有作品,任何竞技跟交流都没有意义。
对新人导演来说,最难的当然也是做出作品,他们能够获得的机会跟资源并不多,最基本的资金就是一大难题,而最后承接的地方——作品做出来之后要放到哪里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这几年影视行业受疫情、受行业内部变化影响,拍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多了许多不确定性,从立项到它真正出现在观众面前,时间成本是以年为单位来计算的,能不能顺利走完一遭,很多时候是个玄学。在这种情况下,从事幕后工作的导演,尤其是新人导演感受到的压力就更大了,能得到的机会也更少了。
在这个时期,来参加一档综艺节目跟同行、跟观众进行交流,并且以更灵活的方式拍出一个作品,哪怕是规模体量比较小的短片,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资深如关锦鹏导演完全明白这种交流的重要性,当制片人方励询问他为什么会来参加青年导演竞赛的这档节目时,关导讲了他最近的经历和感悟,他在一个大学里教书,学校里有很多喜欢电影的年轻人,“那些年轻学生给我功课看的时候,(我发现)年轻人可以这样子去想事情是对的,我们不能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子想呢?’我们应该有足够的空间、自由,让他们去发挥他们最想要的东西......我觉得我可以用我的短片跟一些年轻导演去沟通、交流。”
而已经在从事这个行业但并没有那么多机会和经验的导演,来到《导演请指教》不仅是跟同行们交流切磋,更重要的是,导演们能够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真正产出一个作品。
德格娜导演在节目里执导的短片《回到伯勒根河》是她时隔四年才有机会拍的新作,这支短片有一部分画面内容自谢飞导演的《黑骏马》,德格娜想用短片讨论跟她的民族身份、乡愁、自我表达相关的内容。《回到伯勒根河》在节目里引发了制片人、影评人、观众之间的激烈争论,大家围绕哪种程度算致敬、到底什么是文艺片、文艺片与商业电影的关系吵个不停。
对德格娜来说,这其实就是她一直想拍的民族故事终于拍成了,尤其还可以向谢飞导演的《黑骏马》致敬。德格娜明显是个有自己风格、有强烈观点的创作者,民族身份是她的创作母题,围绕这个主题她可以做出很多内容,如果没有参加《导演请指教》,她的导演作品间隔期可能会更长。在影视行业不确定性增强的当下,来参加综艺节目也可以帮助导演保存实力、磨练技艺,想办法存活下来才有可能在未来拍出好的作品。
更重要的是,导演也需要及时了解一些自己关心的创作主题在当下是什么样的,观众如何看待、讨论它,从而反哺创作。当《回到伯勒根河》引发激烈争论的时候,民族身份、传统文化与当代城市生活、地域、代际关系......这些绞缠在一起的议题,观众对它了解多少、如何看待它,都从这些讨论里能看出来。
因此,哪怕有看似严苛的竞赛机制、哪怕导演能拍出来的只是体量有限的短片、哪怕会引发激烈的争论,《导演请指教》仍然搭建出了一个很好的连通综艺和电影的平台,它再次证明了人的重要性、好作品的重要性,它也通过发掘、筛选并保存电影行业这些新生且优秀的人才,使自己成为了在影视行业的不确定性下,可以让人暂时安顿一下的地方。
毕竟,谁都知道搞创作才是正经事。有一个相对成熟的平台,既为影视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思路,也尽力做到了电影与综艺间的互相成就,选择在这里用作品说话,会是个不错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