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夸他演得好,王晓棠赞他不得了,这威风凛凛的银幕硬汉,如今真少见
那天,当我和几位做自媒体的朋友,说起恩和森这个名字时,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一片茫然。
恩和森是谁?
直到我说出他曾经主演过的那些电影,其中一个才说:哦,《冰山上的来客》这部电影我有看过,但他演的是谁?
他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他,那我记得记得。
其实这些年轻的朋友,对恩和森不熟悉,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他远离银幕的时间,已经很长很长了。而他过去所主演的那些老电影,也渐渐地,被封存在了时光隧道里。
但不知为何,我越看现在的影视剧,看到其中的那些男演员软绵绵的,苍白无力的表演,就越是想念当年像恩和森一样的演员们。
我相信,每一个看过恩和森银幕形象的人,都不会再忘记他。
因为,他昔日在电影中所塑造的威风凛凛的硬汉形象,在如今的荧幕上,真的很少见了。
难怪很多上了年纪的老艺术家,提到他,都会赞不绝口。
比如王晓棠就赞他不得了。两人虽然没有合作过,但恩和森的演技,他在银幕所呈现出来的独特魅力,却令王晓棠赞叹不已。
比如于洋说他是好大哥,无论是表演上还是生活中,都给自己提供了榜样。两人不仅是昔日北影厂的同事,而且还曾是北京电影学院进修班时的同窗。共同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使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那么,恩和森究竟是个怎样的演员?他都演过哪些作品?为何那么多老艺术家对他念念不忘?今天,雅清就想为大伙儿,介绍一下这位蒙古族的演员恩和森。
恩和森是蒙古族,同时他又当过兵,打过仗。所以他的身上,既有草原汉子特有的豪爽和彪悍,又有军人的严谨和干练。这一切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恩和森独特的魅力。
1925年,恩和森出生于内蒙古巴林左旗。他的父母希望他一生健康平安,因此给他取名恩和森。跟草原上的其他男孩一样,恩和森从小骑马、射猎,与蓝天白云作伴,养成了他像雄鹰一样桀骜不驯的性格。
那时,他给所有人的印象,是穿着宽大的蒙古袍子,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奔腾而来。
1946年,恩和森参加革命,在蒙汉联军四师政治部任宣教干事。在这里,他实现了从一个普通的蒙古族小伙,到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的转变。
那他是怎么走上表演这条路的呢?
他是在内蒙古军政大学,被领导发现了具有表演天赋。于是安排他进入内蒙古文工团骑兵二十宣传队工作。那时的文工团,是边打仗,边演出的。所以恩和森和战友们,基本上是白天策马扬鞭,与敌军进行浴血奋战,而到了晚上,又为战友们演出新排练的节目。
恩和森在战斗中英勇作战的雄姿,和在表演时所展现的朴实和自然,给部队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1950年,当东北电影制片厂准备拍摄新中国成立后的首部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内蒙人民的胜利》时,领导就推荐了恩和森,在其中扮演顿得布。
当时恩和森24岁,对于电影这门艺术知之甚少,但军人的职责就是服从命令。所以,他来到剧组时,也是军人作风,跟导演见面也首先来个标准的军礼,然后才介绍自己。这样的淳厚憨实,给导演干学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记忆。
这是恩和森第一次演电影,但他很快就摸到了其中的门道。而且他本身就是蒙古族青年,像骑马、牧马、套马等这些事儿对他来说简直就像家常便饭,所以,他在展现顿得布策马奔腾在广阔草原的情景时,他根本不需要演,因为那就是他原本的生活。所以他那骑马的雄姿显得格外自然、生动。
最难办的是感情戏的演绎,扮演顿得布恋人乌云毕勒格的,是东影厂的青年演员蔺娜。两人最初都很害羞,难以进入角色,最终在导演的启发下,恩和森表现出了草原汉子的大方和直爽,与蔺娜配合得相当默契。
《内蒙人民的胜利》上映后,获得广泛好评。毛主席还亲自为该片书写了片名。周总理看后也对影片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恩和森的表演大加赞赏,说:“片子里演顿得布的恩和森演得很好嘛,要好好培养我国第一代少数民族演员”。而也正是在总理的指示下,恩和森从内蒙古文工团调到了东影厂,成为了一名专业电影演员。
1954年,周总理前往日内瓦参加国际会议期间,带去了好几部中国电影,向全世界宣传中国文化。其中一部就是《草原上的人们》。这部电影给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尤其是片中所呈现的草原风光、演员们的表演,以及那首优美动听的插曲《敖包相会》,都令大家久久难忘。
《草原上的人们》是恩和森所主演的另一部电影,他还因为出色的表演和敬业精神而成为了全国电影艺术先进工作者。
1954年,恩和森从长春来到了北京。他首先进入北京电影学院为成熟演员举办的干修班,进行系统的学习,与陈强、于洋、凌之浩等成为同学。在校期间他刻苦努力,方方面面都做出了表率。
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恩和森成为北影厂演员,先后参加过好几部电影的拍摄。他戏路很宽,不仅能演青年,而且还能演老人。1953年,他在凌子风执导的电影《金银滩》中出演了男主角藏族朵布龙一角。随后又在鲁韧、朱丹西执导的《猛河的黎明》中出演了藏族老人阿仓贡。他的演技日渐成熟,显示出了高超的塑造角色的能力。
1958年,全国各地大搞电影厂,内蒙古也不例外。这时恩和森想起总理曾经对自己说过的话:恩和森同志,你是蒙族演员,那么将来内蒙要建电影厂的话,还是要靠你们这些人呐。所以他坚决放弃了在北京的优厚待遇,而回到内蒙古,投入到了内蒙古电影制片厂的筹备之中。
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但恩和森等人,还是在一穷二白的地方,将一个电影厂给建了起来。而且他还亲自当导演,将地方戏曲二人台《走西口》拍成了电影,让这种起源于山西,成长于内蒙的民间艺术得到了展现机会。
1959年,内蒙古电影厂和长影厂合拍《草原晨曲》,恩和森更在其中出演呼和一角。《草原晨曲》是内蒙厂所拍的第一部电影,却一炮打响。这其中恩和森功不可没。他在这部电影中,表演更加沉稳洗练,将呼和的性格和内在心理,都刻画得入木三分。
在我记忆里,恩和森在60年代,在长影厂所拍摄的几部电影,给我的印象更深。他分别塑造了好几个形貌各异的角色。
一部是1960年拍摄的《鸿雁》,他在其中出演金银松一角,为刘世龙、贺小书等演员做配,显示了老戏骨的实力。
一部是《昆仑铁骑》,他在其中出演反派土匪刘司令。这似乎是恩和森第一次扮演反面角色,但表演却栩栩如生。更令人难忘的是他在影片中所呈现的骑马的风采,连一向被人夸赞骑马好看的白德彰也佩服有加。恩和森骑马的那些镜头,显得是那么松弛、潇洒,跟他的表演融为一体,达到了人马合一的境界。
这一点,在后来拍摄的《冰山上的来客》中,也有体现。他所塑造的尼牙孜大叔,虽然戏份不多,但那炉火纯青的演技,以及骑在马上的矫健身姿,都令我们难以忘记。
但遗憾的是,这之后,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他有十多年的时间,没有电影可演。直到1975年,他才又在《沙漠的春天》中,出演了拉格瓦一角。1976年,又在《战地黄花》中出演普日来。1977年,于蓝执导《萨里玛珂》,他出演了库吉旺一角,1978年,李舒田执导《蒙根花》,他又出演了图门一角。
1981年,内蒙电影厂拍摄故事片《阿丽玛》,青年演员萨仁高娃、斯琴高娃等担任主演,恩和森在其中出演配角特格喜。但他的敬业精神,却给斯琴高娃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斯琴高娃曾说,恩和森是那种为艺术而生的人,他像灯塔一样给后辈演员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恩和森不仅凭借丰富的表演经验,为青年演员提供了业务上的指导,而且在为人处世上,也成了后辈们学习的榜样。
他非常好客,且乐于助人,身上带有蒙古族汉子特有的豪爽。他被很多人称为大哥,不仅仅因为他年龄稍长,更因为他热忱、忠厚、实在,给人一种很踏实的感觉。
他对朋友特别讲义气,生活中无论谁遇到困难,他都会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对于工作,恩和森更是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热情。尤其是为了将内蒙古电影发扬光大,他几乎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在他去世之前,他还在拖着病躯参加会议,是关于如何让民族电影走向国际的一次会议,他进行了重要发言,提出了自己的希望。但会议结束后,他就一病不起了。1989年12月18日,他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64岁。
是的,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间太早了,以至于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人都忘记了他的存在。他在光影世界里的影像也逐渐变得模糊。但只要《草原晨曲》的歌声响起,我们依然能够记起,曾经有一个蒙古族青年,在银幕上所展现出来的像骏马一样的雄姿,是那样矫健,是那样彪悍,是那样洒脱,这样的充满阳刚之气的银幕硬汉,如今真是很少见了。
那么,当“我们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啊草原千里滚绿浪,水肥牛羊壮……”的歌声响起,各位的眼前,是否再次出现了《草原晨曲》中男主角呼和的样子?大家还记得恩和森这位演员吗?还记得他所扮演的其他银幕形象吗?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一同来回忆这位昔日的老艺术家,这位草原上走出的电影明星。我是雅清,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朋友们记得点赞、收藏加分享,咱们明天同一时间,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