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少女王心凌,开始讨人厌了
如大家所见,王心凌这几天在互联网上彻彻底底爆了。
抖音刷10条,有5条是王心凌男孩在姨母笑。
如果你质疑这是铺天盖地的水军,那么请打开B站,这些动不动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000+的视频会告诉你――
这不是营销,这不是演习,王心凌再次翻红了,爆炸般的红了。
仅仅只是参加个《乘风破浪的姐姐》,仅仅只是在节目上再唱了次《爱你》。
仅仅只有5分钟镜头的她,突然唤醒了数不清的人那些死去的青春回忆。
作为一个综艺&美女疯狂爱好者,我第一时间就看了《乘风破浪》。
和大家一样,看到王心凌唱跳《爱你》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她好甜啊。
但还没等我欣赏一会儿,我该死的职业病就又犯了――
当我注意到她穿着学院风套装,宣称自己八十岁也要做个甜心奶奶的时候,一种不妙的感觉来了:她可能要挨骂。
常年在互联网勘探舆情的经验告诉我,最近几年,如果一个40岁左右的女性依然走甜系风,那是很危险的。
为了验证我这个猜想的正确与否,我开始在网络上搜索“王心凌,少女感”。
随后,我看到了如下的一些评论:
一方面,发现自己对舆论的猜测是正确的――
在夸赞声中泡了几天的王心凌,因为人到中年依然因少女感翻红,开始变得讨人厌了。
我怕当青春回忆的温度散去时,留给她的会是刻薄的网络攻击,而这些攻击的原由,就写在上面那些评论里:
40岁的人,不应该像个少女。
我非常理解发出上面那些评论的人内心在想什么。
前两年,许多接近或已经是中年的女演员,十年如一日的演偶像剧。
无论本身属于哪种风格类型,买热搜的时候总是要强调一句“少女感”,以至于当时微博上住满了各个年龄段的傻白甜少女。
当时很多成熟的中年女性演员在微博上发表了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比如殷桃的那句带着白眼的质问:
从什么时候开始,女演员的魅力仅限于少女感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东方女人被看待的只剩下她到底少不少女感这种角度?
她们明白了性感是美,风情是美,知性是美,优雅是美,热辣也是美。
其实无论是两位女演员还是最开始发声的女性KOL,她们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女性的美是多元化的,要排斥的从来不是少女感,而是“仅限于少女感”。
但不知道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年女性突然从一窝蜂追求少女感,变成不可以有少女感了。
姐姐妹妹们对着手机上的大飒姐喊“我可以我可以我可以”。
可一旦划到中年少女就皱起眉头,仿佛40岁还以少女感著称就是低级的做作的,是为了谄媚男人而装出来的。
因为我诚挚的相信,有些女人她无论什么年纪,就是喜欢,也可以保持少女感。
这种少女感不是傻缺一样的瞪眼卖萌,是从内到外的元气活力,发自内心的充满生机。
女性是该拥抱处于中年阶段的美,但中年阶段的美,不一定就不包括“少女感”啊。
有的人她就是很像少女,无论什么年纪从内到外的都像个少女,那她该怎么办呢?
她就得因为“40岁不应该像个少女”这样的声音,隐藏自己的少女心丢掉自己的少女感,逼着自己成为大众支持,但并不是自己的性感热辣风吗?
她就必须对着家里的学院套装摇摇头默念一句这不属于我,然后换上一身干练的西装,时时刻刻知性优雅成熟,装成另一个自己吗?
拜托,当初我们反对一片少女感的原因,是在反对“定义女性”。
可是当反对少女感成了不可推翻的声音,恰恰又变成了困在女性身上的新的定义。
是的,我们要拒绝少女焦虑,但为什么要刻意摆脱少女感呢?
如果我40岁还是可以像年轻时一样笑的睫毛弯弯眼睛眨眨,这怎么就不行了呢?
今天有人告诉你清纯少女感是最美好的,你就不敢开叉露背。
明天有人告诉你女性性感才是永远的神,你就不敢JK短裙。
人们一天一个说法,你就这也不行,那也不敢,那怎么过日子?别活了都。
你是什么就是什么,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无论热搜上的人们是清纯少女还是性感女神,都和我们自己的审美没任何关系。
当所有人都想要成为沈佳宜式的少女时,相信性感才是女王。
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