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分,影史最残酷战争片之一,审核8年才上映
公元1930年,俄裔美籍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以马克雷小说为素材,拍摄了一部名垂影史的战争电影——《西线无战事》。
这是一部“以战反战”的经典之作,导演刘易斯以一战西线战场为历史背景,通过第一人称手法的直观表达,呈现了战场的腥风血雨,反衬了战争的残酷无情,极具反思意义。
在众多同类型影视作品之中,有一部高分冷门佳作不得不提,它就是前苏联导演依莱姆·克里莫夫的反战佳作——《自己去看》(COME AND SEE)。
影片改编自阿达莫维奇纪实小说《哈腾的故事》,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原型,讲述了二战期间“德占区”人民的悲惨遭遇,被影媒称作“影史最残酷战争片之一”。
这是一部命运多舛的影片,曾因尺度问题被审核8年之久,最终于1985年10月17日在匈牙利首映。
如今36年已经过去,该片当前依旧保持着豆瓣8.7分的优秀成绩,是一部久经时间考验的冷门佳作,值得一看。
片名《自己去看》引自英王詹姆士钦定版《圣经》,意为“启示录”中的“七宗罪”降祸人间,为人类世界带来战争和死亡。
影片以一个16岁少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知,揭露了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暴虐行径。不禁让荧幕前身处和平年代的观众深陷战争之殇,久难平复。
在白俄罗斯的德占区内,16岁男孩弗列拉不顾母亲反对,毅然加入了当地游击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这一年,苏联红军先后收复哈尔科夫、罗斯托夫,使德军陷入层层包围。在接下来的库尔斯克战役中,苏军再次重挫德军,使其彻底丧失进攻能力,全线转攻为守。
虽然敌人大势已去,但残渣余孽仍在为害一方。一支以党卫军少校沃尔特·施泰恩为首的别动队,正在弗列拉的家乡疯狂肆虐。
加入游击队后,弗列拉一心想要上前线杀敌。然而战场的残酷,是他所从未经历过的。队长不忍让这样一个孩子早早就牺牲掉,便让他驻扎在后勤营地看守物资。
与弗列拉共同留下的,还有一个年轻的女医疗兵。两人年纪相仿,不免互相吸引。一场青涩的战地爱情,就此生根发芽。
战火很快就烧到了弗列拉所在的村庄,敌人夺去了他母亲与妹妹的生命。这样的打击令他难以承受,痛苦与愤怒折磨着弗列拉,一点点摧残着他的精神。
在沃尔特·施泰恩的带领下,这群丧家之犬歇斯底里地宣泄着心中的兽性,将杀戮变成了一种娱乐、一场游戏。人性的黑暗面,在此展露无遗。
宣泄过后,意犹未尽的士兵又端起火焰喷射器点燃仓房。里面哭嚎连天,外面欢声笑语。此情此景,又与人间炼狱何异!
他们抽着烟、喝着酒、鼓着掌,直到仓房内再也没有男人的哀嚎、女人的惨叫、以及孩子的拗哭……
就算是恶魔或死神看到这番场景,也不免会落下眼泪。然而这一切,却被侥幸活下来的弗列拉看了个结结实实。
不知不觉间,这个遭受了极刑般打击、且承受着剜心之痛的16岁男孩,一下子变成了一个两鬓斑白、愁容满面的“老头”,衰老于一瞬之间。
遭受打击后迅速老去的少年
人世间最惨痛的事,莫过于亲眼看着亲朋挚友在痛苦中死去,最后却独自活着承受着这一切。痛苦的回忆,终将如影随形,萦绕一生,折磨一生。
让人略感欣慰的是,这群恶魔离开村庄后不久,便被迎面而来的游击队打了个落花流水。然而善良的村民和战士并未折磨他们,而是给了这群人渣一个痛快。
经历了这些变故之后,弗列拉已然成了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只是他们涉世尚浅,暂不明了人性的阴鸷罢了。
望着被屠戮的村庄,幸存下来的弗列拉从地上捡起一支枪,朝着元首画像射出一颗颗愤怒的子弹。
影片末尾,克里莫夫导演使用了一组精彩绝伦的蒙太奇混剪镜头——每开一枪,历史就倒退一格,让人叹为观止。
随着一声声枪响,电影画面从二战爆发退至战争前夕,从慕尼黑协议退至德奥合并,从纳粹上台退至魏玛时期……然而这只是人类漫长战争史中的一段回溯,没有人能将其改变分毫。
同为战争题材电影,和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与《莫斯科保卫战》不同——依莱姆·克里莫夫的这部《自己去看》并没有气势恢宏、排山倒海的大型战争场面,而是透过德占区难民的悲惨遭遇,来呈现战争的残酷无情,令人悲从中来、惧由心生。
“反战”是战争电影的核心价值与最高体现,它能让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在光影中追溯历史,在战火硝烟中懂得和平的来之不易与弥足珍贵——缅怀过去,进而珍惜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