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楚乔传》《三生三世》《甄嬛传》都涉抄袭,红一个IP,“赠送”一场抄袭风波?

《楚乔传》《三生三世》《甄嬛传》都涉抄袭,红一个IP,“赠送”一场抄袭风波?

这几天,网文抄袭的话题再次高居话题榜。

先是随着电影《三生三世》的上映,。

 

8月9日,原著作者唐七在微博晒出鉴定报告和法律意见书,称西部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报告结果显示,《三生》在著作权法维度上不构成抄袭。



不料事情愈演愈烈,8月9日下午,同为网文作家的匪我思存站出来替原创作者发声,接着她连发数条微博,开始了针对抄袭的全面反击。




甚至当年她写作时记错的几句诗,也被作者流潋紫原封不动地搬了过去,真是“巧”到尴尬。

,这也引起了很多网友的震动。其实匪我思存翻的是十一年前的旧账,早在2006年10月,《甄嬛传》在尚未卖出版权之前,在当时晋江方面的审查中发现,《甄嬛传》中有30余处情节、语句,与《冷月如霜》《寂寞空庭春欲晚》《斛珠夫人》等10余部古风小说的文章段落相同或相似。



然而流潋紫对此的回应是:“这篇文将近40万字,绝大部分是我的原创,涉及情景描写雷同的,我也会做出相应修改,针对整篇文而言,我不认为我抄袭”。


红一个IP,赠送一场抄袭风波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0亿元人民币,网络文学用户的规模也已达到了3.33亿人,日均更新文字量超过1.5亿字,年上线作品超过100万种,国内网站签约作者达到250万人。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网络文学的繁荣还不止于此。当下的网络文学不仅通过付费阅读完成常规的经营循环,还在通过对原创作品IP的深度开发和多重利用,创造出更大的商业价值。从2014年下半年至今,IP概念越来越受追捧。一部部网络小说被接连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游戏,在此过程中,网文圈“心照不宣”的“抄袭”问题也终于被推到了台前。



2015年《花千骨》热播后,网友贴出多幅对比图,详细标出《花千骨》原著小说部分内容与其他多部网络小说,如《花开不记年》、《箫声咽》、《仙剑神曲》等内容的相似之处。



闹得最沸沸扬扬的,还数去年末的热播剧《锦绣未央》,该剧原著被认为与200多部小说的内容高度重合,一些“看不下去”的编剧众筹10万诉讼费将其作者告上法庭……



而刚刚收官的《楚乔传》,其原著《11处特工皇妃》被指抄袭《九州缥缈录》、《斛珠夫人》等多部作品。为此,作家萧如瑟、,谴责潇湘冬儿的抄袭行为。


日前,,其中,《步步惊心》《大漠谣》《云中歌》《寻找前世之旅》这些已经被翻拍为影视剧的作品赫然在列,其他不知名的网络小说还有近二三十部。



为什么网文成抄袭重灾区?


巨大的市场利益之下,每个网文作者都想从中分一杯羹。《孤芳不自赏》的原著作者风弄亦曾对媒体坦言:“网文作者创作艰难,抄袭是一条成名获利的捷径,所以常有人铤而走险。”

 

“更新是第一生产力”

 

一天3、5000字的更新只是基础,有的作家甚至可以日更量上万,这便是网文写作者的生存状态。连载的形式导致了更新成为第一生产力,只有持续稳定甚至强力的更新小说章节,才能招徕读者,提高作品订阅量,进而提高收入。


来源:网易云阅读《2016网络文学原创作者生存报告》


网文生成神器:只要在软件内输入关键词,软件就会同步采集,抓取各种文学字段以供用户参考借鉴。


已经成功的小说无疑是最佳范本,无论是“致敬”,还是“套用句式”,网络文学的抄袭手法正在变得越来越灵活。“逮住一只羊薅毛”的低级抄袭手段已经逐渐被网文作者弃用,一本书“借用”多部作品的“融梗”现象正在崛起。另外,“仿人设”、“仿故事线”等“高级手段”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这次唐七晒出的司法判定详情中可以看到,法律判定抄袭的方式与大众观点大不相同。司法鉴定会从故事梗概、人物关系、故事主线、逻辑链、情节和信息点等几个维度进行比对。但像语言风格、公知素材、非独创性内容等方面则不受法律保护,即便有多个相似的元素和内容,也很难因此而直接判定抄袭。


所以,当网友用调色盘指出《三生三世》的诸多抄袭证据,但唐七方面进行的鉴定却是不存在抄袭。

 

其次,。《桃花债》的作者大风刮过就曾发文说过,如果她要去告所有抄她文章的人,,一边要饭,一边攒钱。,大多也只是按照一千字100元的稿费标准来进行赔偿。比起抄袭者的从中获利,这个数字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了。


版权意识薄弱



在盗版碟和盗版下载链接环境中成长的观众,,淡薄的版权意识让抄袭者反而更加猖獗,也让影视改编者有恃无恐。


IP的成功性成为一些粉丝反击的理由

 

例如,,网友甚至用“调色盘”将其抄袭部分与原文比照,但这并未影响影视公司买下这部IP版权改编播出,该剧还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和播放量。

 

,漠视其存在的版权问题;在网文全版权开发的诱惑下为抄袭作品的连载、刊登、出版大开绿灯的网文平台和出版社;唯成功论,对声名狼藉的作品和作者大肆追捧的读者...这每一个环节都成为了抄袭者的保护伞。


 原创文学的旗帜谁来保护?


热播大剧原著纷纷深陷抄袭丑闻,这不仅令影视方尴尬,也伤害了整个网文行业的社会声誉。行业乱象不根治,势必阉割整个产业的原创能力,对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产生致命的影响。


肃清抄袭之风必须从网文生产、传播与消费的产业机制入手。比如,在创作阶段,网文编辑要加强原创审核,,要立刻昭告、警示、下架,阻止其进入传播。


网络文学平台除了要主动向抄袭之作亮红灯外,还应建立诚信联动机制,将有抄袭行为的写手列入黑名单,令其无法再从业。

来源:法制日报 制图/李晓军


2016年11月14日,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加强网络文学作品版权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网络文学版权管理方面的责任义务,健全了四项工作机制,包括侵权处理机制、版权投诉机制、通知删除机制和上传审核机制,对于规范文学版权义务意义深远。

 

影视市场更是要做“拒绝购买抄袭版权”的先行军,用“没有买卖”的事实说明:抄袭者得不到市场的尊重与认可。同时,填补《著作权法》的空白,建立完善的网文平台行业规范,才能真正为网文原创作者的创作保驾护航。



在众多实锤的加持下,无论外界声音如何,不少网友心中已经对抄袭有了公断。除了抄袭者自身素质被质疑之外,量产的文学产业机制、不健全的司法环境、公众的版权意识也同样应该反省。


支持原创

为所有原创作者打call!

 

 

编辑:付慧敏

来源:国际在线、新京报、澎湃新闻、公众号“张书乐”、剧研社、看电视、公众号“影视热播”、公众号“葭眠频道” 、版人版语、新浪微博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