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太史刘”写史记:10万+仿古体爆文诞生背后

“太史刘”写史记:10万+仿古体爆文诞生背后


左史问曰:“58秒95,如何?”

园慧懵然,惊曰:“吾以为 59 秒矣,居然胜于此,疾速若此乎!吾足矣。”言时不能自胜,以手捧怀,长啸,瞠目,摇首,大笑,若痴若狂。

左史问曰:“汝尽力乎?”园慧曰:“吾尽洪荒之力矣。”

——《史记·傅园慧传》


Sayings


刘黎平有立言的野心,他试图让所写的热点事件到他这里定调。


《史记·傅园慧传》里,他的结论是:今日观之,则无是忧也,今日之中国,少年不失真性情,则中国不失真性情,则中国为少年之中国也。


《史记·奶茶传》里,他写道:奶茶、帝东侯之事,富贵人游戏耳。清纯女子,岂能名闻天下,其中必有大图;名闻天下,岂能清纯女子,其中必有大伪。



在一千多万微信公号中,刘黎平是唯一靠着写古文突破重围的人。


8月21日,《史记·郎平传》发布135分钟后,阅读量便已超过10万+。截至8月24日下午,阅读量达140万,评论数超过300页,打赏人数为2763人,打赏总额几乎是刘黎平一个月的工资。这是他这个月在微信公号“刘备我祖”上的第5篇“10万+”。


45岁的刘黎平出生于湖南一座小城,现在是广州一家媒体的国学版编辑。


他是在家中客厅一角一张小木桌上电脑前完成这些文章的。《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资治通鉴》《史记》就放在他手边,写累了,就进入古人世界遨游一番。


文章火起来,刘黎平一点也不感到惊讶,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一条适应大趋势和内心选择的路。



刘黎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火了


女排决赛日,刘黎平决定为郎平写一篇史记体传记。


本想决赛一结束就推出,结果却没能做到。球赛转化为古文,对刘黎平而言就是将火星文翻译成地球文,推送时间比预计迟了近五个小时。


即使刘黎平有暨南大学古代文学研究生学历,熟读史书,《史记·郎平传》还是写得很艰难。


刘黎平要考虑的方面很多。“郎平旧事多,不提不行,提多了喧宾夺主;描述排球比赛,自己不专业,电视解说又不详细,写白了又缺乏趣味,只好借助古诗,战争,加入古典风;怎样定义女排精神,不能人云亦云,说拼搏,说荣誉,所以选择说度量,以两个对比突出度量。”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通过人物故事与命运展现时代变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刘黎平自拟为太史刘,有致敬司马迁的意思,他也是在写史,只不过写的是现代人物。刘在《史记·郎平传》的结尾写道:所谓郎平,所谓女排精神,今日观之,异于当年哉,当年谓之尽忠报国,今日乃天下忘我,我不忘天下;天下不容我,我能容天下。故能王者归来,天下景仰。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郎平作为主力率领中国女排夺得冠军;32年后,郎平以主教练的身份带领年轻的中国女排以3:1的成绩夺得里约奥运会冠军。


效果比他预想中的要好。


他收获了在公号写古文以来人数和金额最多的打赏,刘黎平感到满足。


8月9日,刘黎平在《史记·傅园慧传》一文中用文言形象传神地再现了傅园慧在比赛后接受记者采访的场景。


左史问曰:“58秒95,如何?”


园慧懵然,惊曰:“吾以为59秒矣,居然胜于此,疾速若此乎!吾足矣。”言时不能自胜,以手捧怀,长啸,瞠目,摇首,大笑,若痴若狂。


左史问曰:“汝尽力乎?”园慧曰:“吾尽洪荒之力矣。”


这是刘黎平8月的第一篇10万+文章。此后,他又写了《史记·王宝强婚姻惊变记》《史记·马蓉传》《史记·林丹李宗伟传》,每篇都过十万+,其中《史记·王宝强婚姻惊变记》阅读量达204万。


外人都羡慕刘黎平现在火得一塌糊涂,打赏来了,广告来了,甚至有投资者找上门。可他们却不知道,在漫长的蛰伏期,刘黎平经历了什么?


刘黎平漫画形象。


第一篇10万+


2014年4月25日,“刘备我祖”公号发出了第一篇文章,标题叫《聊斋:要想老公学乖 得学狐狸兵法》,只有205个阅读量,5个人点赞。


这年4月到8月的所有文章,都只有100多的阅读量,刘黎平在朋友圈求爷爷告奶奶求转发,但依旧效果不大,粉丝数量一直低空盘旋。


5月13日,一篇叫《唐僧师徒在盘丝洞夜总会干了什么》的文章,阅读量有459,这让刘黎平感到欣喜若狂,此时公号的粉丝达到两百。


8月5日,郭美美因赌博被批捕事件,是“刘备我祖”公号的转折点。刘黎平知道这是一个不能错过的热点,打开电脑,发现评论排山倒海迎面而来。


“就算我写得再有才,也肯定淹没在这一股泥石流之中了”,这时,刘黎平读过的那些古籍以及大学里所做的古文积累起作用了,他灵光一闪,语言模式和思维模式马上就转换了。他决定用旧体诗、文言文的方式写一篇关于郭美美的时事评论,题目叫《史记·美美传》。


他痛斥郭美美的种种不堪行为,表达自己的惋惜。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刘黎平虚构了他在年老时碰到老年郭美美,并交流了自己对当年事件的看法,他在虚拟故事里的名字为太史刘。


此后,太史刘在每篇史记结尾的评论一直保留下来。


用刘黎平的话说,《史记·美美传》相当于一篇唐传奇小说,这是一种新的小说方式,呈现时代画面,表达一个观点。



8月29日刘黎平在公号推送的最新文章《史记 王健林一亿传》部分文字截图。


为了不让读者觉得枯涩难懂,刘黎平把一些明知道按照文言文表达不能用的字,为了更通俗,却还是用了。他知道不能记流水账,必须要讲故事。


刘黎平的目的达到了。


当天下午,文章阅读量突破了两千。第二天早上起来突破了一万,不断有同事朋友打电话来告诉他新的数据,公号里的第一篇10万+爆文产生了,涨了700个粉丝。


他意识到,用文言文写时评可以做为一种形式延续下去。


迷茫到坚定


后来,刘黎平又写了《罗宾·威廉姆传》《周星帝本纪》《Iphone传》《金三世家传》《圣诞节传》……保持着一周更新一篇的频率,阅读量平平。


2015年1月5日,《史记·奶茶传》在公号推出,彼时,奶茶和刘强东的爱情故事为网民乐道。


他在文章的结尾用太史刘的口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太史刘曰:奶茶、帝东侯之事,富贵人游戏耳。清纯女子,岂能名闻天下,其中必有大图;名闻天下,岂能清纯女子,其中必有大伪。


世间事,世间情,寻常乃真,若高调者,必有大图大伪,世人不晓,从而趋之,可痛恨哉。



刘强东与妻子“奶茶妹妹”。


刘黎平在后台收到众多留言,大多是表达对最后两段评论的赞赏。他从读者的反馈中找到了立言的信心。


这也让刘黎平得出一个结论:史记体文章必须要结合热点,并且是朋友圈热点。


根据这个原则,刘黎平后来的史记体文章阅读量一直在增长,后来的《史记·田朴珺传》、《史记·范冰冰纳夫纪》能破十万+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时,刘黎平会为了字词转换绞尽脑汁。


《史记·杨绛传》里,为了说钱钟书笨拙不会干家务活,他想形象化一点,于是写成“点灯灯灭,倾茶茶泼”。表现杨绛的能干,干脆也形象一点,用“十指能抚弦,拳头立得马”。最初版本是——“钱学士拙于家务,杨氏巧娴”。


《屠呦呦传》是他迄今为止写得最难的一篇。刘黎平从得知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当天就开始找资料,对青蒿素提纯历史,刘黎平知道得不多,他必须自己先理解,才能用古文的方式表达清楚。


这篇文章花了他大半天时间,刘黎平在《屠呦呦传》里写:


辛卯年(2011),获拉斯克奖,天下曰:屠药师去诺贝尔奖近矣。 


屠药师曰:非吾之功也,乃吾国与众人之力也。


然众人之惑不已,或曰:此药乃以国之力,众人之力成之,屠氏独揽,非宜哉。拉斯克组委则曰:此奖,非奖众人之力,乃奖屠药师初时之见也。


屠药师得奖,言不及奖,兢兢如初,或问之,则答曰:吾岂有言,所言者,在吾文章。


一段用白话文讲述起来相当复杂的历史,刘黎平用文言文一百五十字就说清楚了。


这篇文章让其公号净增粉丝15000个。彼时,微信已开通打赏功能,有483人为这篇史记打赏,这让刘黎平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刘黎平把微信公号当做自己的新战场。



蛰伏与战场


在没有公号之前,他的战场在老家农村的中学里,在暨南大学的课堂上,在每个报社夜班后无眠的夜晚——一种天生的忧虑与焦躁一直伴随着他。


刘黎平时常在深夜想到他的父亲。2009年父亲因肠道癌去世,5年后刘黎平在公号上写了一篇赋,里面说:“人生跌跌撞撞,传奇总未上演。蓦然回首瞬间,背后一湾海岸。”


他是深感遗憾的,哪怕是到今天,似乎自己看起来火了,但是还没达到父亲所说的功成名就。


刘黎平记得,七八岁的时候,他跟父亲坐车从永州外婆家回娄底,看到车窗外的水面上有鸭子在游,他当即念了一首诗,类似于“一群黄鸭游啊游,一只两只四五只”这样的句子,父亲听后很开心,,“我儿子会作诗了”。


父亲一直是严厉的人,还有一次他表现出很开心则是在刘黎平考上暨南大学古代文学研究生的时候。那一年,刘黎平已经27岁,在娄底的一所中学教了四年书。


父亲不遗余力支持刘黎平读书,他对儿子说,只有写出《出师表》那样的文章,才算是成功了。


大概是十一二岁,刘黎平在家乡县城的书店发现一本浙江古籍出版社的《古代山水诗一百首》,当时他心里有一个想法,有一天,他要把这些山水诗用散文的方式演绎出来。


这件事在2010年才做成。彼时,国学很热,易中天、于丹、当年明月……一批解构国学的人火了起来。



近几年来的国学热引发孩子国学教育潮流。


此时刘黎平已经在报纸的财经版做了十年编辑,他主要的工作是咬文嚼字。他说:“更多是在学习,学到的比教的多,在短时间内,快速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就是在那时候习得的。”


从经济的角度认识中国才是真正地认识中国,财经编辑保证了刘黎平的思维不落伍。但也让他意识到,他永远成不了曾子墨、胡舒立那样的人。


他向领导建议,开一个国学专栏,并没有想象中的大费周折,领导给了一个专版。


做编辑的10年里,他形容自己给周围同事留下的印象是:垂头丧气,眼光呆滞,表情猥琐,一动不动。


农村出身带给他的阴影一直都在,坐在刘黎平周围的大多是名校毕业,他显得很没存在感,很自卑。那种状态,他形容为:“也能跟人聊,能开玩笑,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我跟你不熟,不鄙视你,尊重你,但就是显得平庸。”


其实,这10年是刘黎平的蛰伏期。每个夜班之后,他在天涯上连载自己的小说,每天4000字,那是一个表面很强大但内心软弱的英雄帝王的故事。同时,他也在写带有自传性质的爱情小说。


这两本小说,在天涯上有将近300万的阅读量,累计280万字。在工作中看起来一言不发的人,其实在网上风生水起。


刘黎平说,在天涯上的写作只是为了检验自己的文字是否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刘黎平在家中客厅的桌子上完成了《史记·郎平传》的写作。


立言的野心


在报社有了自己的专版后,刘黎平可以放开手脚来干了。


熟读《史记》《左传》《世说新语》《资治通鉴》,为刘黎平的写作提供了最原始的养分。


在报纸上,除了解读诗词,他更多是解读这些古籍中的历史故事,《左传》中的外交名篇《吕相绝秦》,刘黎平将它解构为:古代是怎么样塑造无赖国家的。


对热点的敏感是一个媒体人的天性。“小萝莉”这个词语很火的时候,刘黎平在报纸上写了一篇:张飞强娶曹操唐侄女。甄嬛体火了,他把曹丕的一封信改为甄嬛体发表。同事调侃他说,刘叔也能跟上时代嘛。


近6年时间里,国学版一个月4个版,绝大部分文章都是刘黎平自己写,累计300期,210万字。


除了给报纸写文章,刘黎平现在所有的时间都沉浸在公号的运作上,目前它有11300个粉丝。


《史记·美美传》破10万+的时候就有广告主找刘黎平,三百五百的,他都接了。


广告主多了,刘黎平就要考虑读者的阅读体验,不能让读者反感,这是他的底线。


写《史记·英国脱欧记》时,他接了一条青岛海鲜的广告,文章结尾后,他写到:“嗟呼,欧盟英伦干我底事,吾不识大西洋为何物,然可食青岛海鲜,大快朵颐。”


有读者评论说:“刘郎妙笔,未料广告亦神出鬼没了。”


写《史记·王石传》时,他接到了耐克鞋广告。他写:闻王公好登临,莫若从此归去,行遍千山,不失为名士。登山必有好鞋履。


刘黎平是一个会迎合读者的作者。他说:“我只有写人人都会转的人物故事,才会有高阅读量,追逐热点,但不制造热点,要保证自己的评论不触雷,保住自己的公号不被封比什么都重要。”


迎合也体现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会站在女性的角度,去想怎样的表达女性会更喜欢。在《史记·林心如霍建华传》中,他形容霍建华“玉树之姿,神情落落”,这两个词语被很多女读者反馈说,像是霍建华从面前走过来。


为了让读者更易懂,在写作中,他会重新加工故事场面,加入了唐诗、宋词、元曲、乐府诗、打油诗等多种元素。


刘黎平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司马迁,在他心里,司马迁是圣人,是从不迎合读者的。


刘黎平有立言之心,这从他每篇史记最后的评论都可以看出他试图让所写的热点事件到他这里定调的野心。


《史记·傅园慧传》里,他的结论是:今日观之,则无是忧也,今日之中国,少年不失真性情,则中国不失真性情,则中国为少年之中国也。


《史记·林丹李宗伟传》里,他的结论是:夫天降英雄,若无匹敌,则万古如长夜,既有瑜,则有亮,既有独孤城,则有西门吹雪,既有林丹,必有宗伟。相争多年,乃成兄弟,巅峰对决,人生快事。



林丹李宗伟赛后拥抱。


刘黎平还是没达到当年从湖南农村出走时心理上预设的成功,但当下的境况他是感到满意且开心的。


有人想借刘黎平的公号出名并获得打赏,被他拉黑了。与他一天在朋友圈发十几条动态的亢奋不同,生活中,他是极其温和且有礼节的人。趿拉着拖鞋,穿着有些变形的T恤衫和短裤,妻子喊他,他轻快地过去低声回答妻子的话,吃饭时,耐心解答儿子幼稚的问题。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在他看来古诗词不是一个个字的排列组合,它有一种能量蕴含在词句中,他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到通灵之美,体会到清凉感。


在孤独拧巴的时候,他唯一的排解方法就是读这些唐诗宋词,他把自己沉浸在书里,给自己提供一个缓冲地带。

 


采写|深圳晚报记者 张金平

编辑|张小莲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