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和老一辈都在追的《人世间》,看哭了多少人?|周末谈
有质感的历史表达,让人领略了那个年代的人情冷暖,唤醒了人们对历史的温情和敬意。
最近,根据梁晓声同名小说改编的年代剧《人世间》渐入尾声。该剧自播出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收视创下央视黄金档电视剧近5年内的新高,豆瓣网友也打出了8.1分的高分。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情横跨50年的现实主义剧作,吸引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目光,社交媒体上衍生出大量相关讨论,年轻人直呼“人世间实现了老戏骨自由”。不少网友认为此剧可与《父母爱情》《觉醒年代》媲美,具有提前锁定“年度剧王”的潜力。
该剧主要讲了居住在东北某省会城市的一户周姓人家三代人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塑造了一群在历史大潮中起起落落的平民形象。透过这部史诗长剧,观众可以回溯过往年代,邂逅久违的怀旧氛围,也能从一户人家半个世纪内的生存繁衍、命运转折中,体会到时代这只大手沧桑厚重的力量。
《人世间》的故事开始于六七十年代,周姓一家人住在综合了现实原型的“江辽省吉春市光字片区”。按照每家只留一个孩子的政策,周家长子周秉义响应国家号召前往建设兵团,周家女儿周蓉和小弟周秉昆必须再走一个。而主人公恰恰就是姐姐不辞而别后被动留在城市的周秉昆。围绕他展开的亲情、爱情和友情故事,是整部剧的重头戏,饰演周秉昆的雷佳音,成功演绎了一个正直善良、脾气执拗的平凡小人物,但他对整个家庭的默默付出,让人们看到普通人也可以肩扛责任、过上正直而有自尊的生活。
半个世纪的岁月,几十年的生活变迁,都被“装”进50多集的剧情中。整部剧以家庭作为故事叙述的载体,过年因此成为反复出现的场景。在这个过程中,周秉昆的父母逐渐老去、孩子们慢慢长大,时代的变迁,让他身边的朋友进入了各自的人生轨道。在一群中生代演技派和资深老戏骨的协力配合下,剧作呈现出一幕幕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场景和团圆场面。一些堪称经典的“名场面”让人热泪盈眶,在和演员共情时,人们脑海中的记忆也随之复苏。
剧中,我们可以在角色身上体会到不同角度射出的人性光辉。受伤的女人不敢轻易言爱,苦命的郑娟(后成为周秉昆的妻子)却炽热地向周秉昆表达了爱意,“人想人,想死人”。在一个不流行“大胆告白”的年代,这种真挚而热烈的示爱勇气,让观众感到震撼,正可谓“平淡的日子,因为爱情而熠熠生辉”。剧中多次将镜头对准郑娟那双肤质粗糙、指节变形的手,这双操持家务的手,体现了她的隐忍贤惠,也是她后来不动声色击退第三者的利器。
相比于爱情,这部剧中的亲情故事更让人触景生情。周秉义在岳父去世时曾对周秉昆说,“父母真的会死的”。在该剧中,周父一直渴望再照一次全家福,但自己常年在外打拼,因为种种不凑巧,这个看似简单的愿望,到最终周父逝世时也没有实现,这让人不免感慨光阴易逝、世事无常,对于现实生活中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总觉得父母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时间陪伴的人,不啻为一种提醒。希望人人都能如《人世间》片尾曲所唱的,“祝你踏过千重浪,能留在爱人的身旁,在妈妈老去的时光,听她把儿时慢慢讲。”
全剧最大的“泪点”,是周父去世前那个晚上,一家人躺在炕上的最后一番对话,三个孩子问父亲眼中哪个孩子是最好的。这一幕让人回味无穷,也让人心酸不已。周父去世后,周母整晚陪在逝去的爱人身旁,紧握对方双手,直到第二天儿女早上醒来,才发现二老已经携手离世。
在世俗成就上,主人公周秉昆是周家“最不出色”的孩子,但正是借助周秉昆身上学习不好、工作一般的“弱点”“不足”,才放大了他奋斗乐业、敢于担当、孝顺父母等优秀品质,塑造出一个了不起的小人物。没有太大本事的普通人,却成为对家庭和亲人付出最多的“好人”。作家梁晓声说,不论在任何时代,尤其是在特殊年代,都需要好人多一些。至于“好人”的标准,无非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已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周秉昆身上就有这样的闪光点。
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如知青返乡、改革开放、南下创业、国企下岗等大事,都在这部剧中得到了浓缩式的故事化呈现,正是这些有质感的历史表达,让人领略了那个年代的人情冷暖,唤醒了人们对历史的温情和敬意。以历史为背景的现实主义优秀剧作,正应给人以启发和熏陶,让人学会观照自己当下的人生状态、把握住稍纵即逝的宝贵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