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各有通路
不想在集体中“内卷”,消耗自我价值,似乎是95后们一致的选择,但这并不是他们逃避竞争压力的借口。在不自觉中他们已开启“自卷”模式,对自己更加严格,对目标更为明确。本期邀请3位优秀的95后年轻朋友,对于未来,她们各有通路。
音乐对于JINX周来说,是她命中注定的伙伴。她和这个伙伴一起徜徉在一条她们一早就认定的路上,不需要导航,也没有犹豫的必要;她们偶尔拐上岔路,但是绝对会在短暂的流连之后,回到那条沐浴着温暖日光的大道。
2016年,人在美国西雅图,就读于华盛顿大学的JINX周正在经历令人头秃的大二期中,一个来自湖南卫视《我想和你唱》节目组的邀请让她动了心。那时候的JINX已经在网上发布过一些自己的原创作品,也参加过一些节目,于是她怀着参加实践活动的想法飞回中国,用三天时间录完了节目,就立刻飞回西雅图继续参加考试。“录节目的时候我觉得其他人都挺专业的,都在从事音乐方面的工作,感觉自己好像是一个不专业的外行。虽然当时还上了热搜,涨了挺多的粉丝,但是其实有点崩溃。”这次节目经历让JINX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应该要把音乐当作一个更职业化的事情去对待呢?
JINX大学本科的专业和音乐毫无关系。高中学过AP经济学的她由于考试成绩优异,可以兑换学分,在大学学习中先人一步,也因为看似冲动又职业前景模糊的音乐理想被父母一口回绝,于是选择了华盛顿大学的经济专业,辅修计算机和哲学专业,她对此也并不排斥“但是我还挺喜欢的,那些概念可以解释世界上发生的很多事,可以给到我一个框架和方法论。”
在读本科时,音乐是JINX每周课余时间的一个个自制COVER(翻唱)和创作。那时候,她曾写过一首叫作《OASIS》的歌来记录她的日常生活,这首歌被收录在她独立限时创作合集中。平时,8点半,她会赶去上法语课,不过去教室之前她会先光顾宿舍楼下的DISTRICT MARKET超市打包一份炒蛋,一杯加了超多红糖和蔓越莓的麦片,边跑去教室边吃;中午吃一顿简餐,下午没有课的时候她会去图书馆写作业、喝自动售卖机的咖啡,“到天黑会约上朋友到常去的一条街吃晚餐,或者回家自己做饭。”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看似理所应当地持续了两年,直到《我想和你唱》和她取得联系。
回忆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JINX说,从一开始她就觉得自己以后肯定会搞音乐,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小时候的她喜欢一切看起来“帅”的东西,“我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都是体育委员,去跑田径,参加篮球队,打羽毛球,和小朋友们滑冰,还迷上了建筑模型,反正任何耍帅、出风头的项目都是我的爱好。”当然了,这些爱好中也包括音乐。每个孩子都被问到过无数次的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她的回答是:“我说我要当像迈克尔・杰克逊那样的人,因为我小时候太喜欢他了,睡觉前都会闭着眼睛想象,觉得他很帅,也会想象自己在舞台上的样子。”小学的时候,老师在课上给他们放电影《摇滚校园》和艾薇儿的歌;初二的时候拥有了人生第一把电吉他的JINX,软磨硬泡地说服两位朋友分别去学鼓和贝斯,三个人组成乐队写了一首叫作《MY ELECTRIC GUITAR》的歌,还做了公开演出;进入大学,几乎每周都会做的COVER(翻唱)成为了最开心的课余任务……回看JINX的少女时代,音乐像一个玩伴,每一步都陪着她,“可能是下课的时候跟朋友一起去排舞,是在MP3里面分享一首特别好听的歌,是朋友之间的那种共同话题,或者有可能是躲到琴房逃课的时候。”
于是,在《我想和你唱》之后那次面对内心的赤裸发问后,答案渐渐清晰:“最终跟爸妈说我不行了,我不想再一边学一边奔着另一个目的去,这样没有必要。”她像一条终于被放生的小鱼一头扎进广阔的江河一样扎进了音乐世界,“我当时觉得好快乐,终于不是在西雅图那种日复一日的重复,但是又想出去搞事情的状态,那种才焦虑。”如今,经济、哲学、计算机的知识已经彻底退出了JINX的日常,这段经历在当时却让她真切地领悟到,任何事只要认真去做就一定可以做好,“让我更坚定了我想学音乐的目标。”
对于这样任凭直觉做出的选择和决定,JINX无论是彼时还是此刻,都不曾有过一丝犹豫。她是一个跟着感觉走,有着甚至可以被形容为“盲目”信念的人。在父母终于同意她转业音乐的决定后,最担心的还是就业问题,而她坦言自己从没做过关于行业或者音乐人生存状况的调查,也没想过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她从来不是事无巨细地计划好一切的人,音乐对她来说是一个终将到达的彼岸,她从来都坚信不疑,过多的计划反而会阻碍她在这条道路上行进的勇气和想象力。
终于,在正式和音乐定下契约之前的那些尝试,在申请洛杉矶音乐学院的时候都成为了助力,在把之前的作品发给学校之后,JINX被顺利录取了。
打开洛杉矶音乐学院官方网站的专业介绍,VOCAL、DRUM、SONGWRITING等专业依次排开,其中有一个独特的“INDEPENDENT ARTIST”专业,成为了JINX后来就读的专业:“其他的专业其实太垂(类)了,就像ENGINEERING全程都是教你怎么去做混音,做工程,像VOCAL又只能是演唱,你不能涉及到编曲制作,虽然也可以去选修,但是我觉得配比不太平衡。INDEPENDENT ARTIST你可以搞混音,可以学习声乐,还可以选修其他课,还有VISUAL ART教你怎么做你的专辑视觉,MUSIC BUSINESS告诉你音乐商业是怎么运作的,你要怎么打造自己的IP。”许多音乐创作者沉浸在对于音乐本身的探索中,而对于JINX来说,嘻哈音乐不光关于音乐,也关于态度和审美,“美国很多RAPPER,像是A$AP ROCKY、TRAVIS SCOTT,他们都有自己的IP。音乐人不仅是要做音乐,还要向世界传达审美。”
这样自我地寻找一切的方式和华盛顿大学截然不同,也让JINX更加着迷。在华盛顿大学,一切都是严谨而按部就班的,完成教授布置的作业,在每一次作业和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提高绩点;然而在洛杉矶音乐学院,作业来自自我的要求,每个阶段的成绩变成了作为准音乐人需要自己搞清楚的目标,“一切其实都是在你的脑海中,可能没有人会督促你或者是帮助你,你只能自己去找方法。”刚刚转换赛道时,和本科专业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圈子的变化曾经让JINX如眼前布满迷雾般迷茫了一段时间,就像脑海中的想象终于要变成现实,却总是找不到那条通往现实大门的短短的一条路。那时的她,需要有一个对的人带着她走一小段。于是她在一个个迷人的夜里,潜入这座弥漫着西海岸说唱反骨气息的城市的派对、演出、开放麦,打开自己,接纳世界。世界各地做着音乐梦的年轻人,在这条关于想象力的道路上短暂相会,他们在工作室、录音棚中总能创造出一些乐趣和新奇:“当时我在制作,就碰到了一个西班牙的女生,她的声线特别好听,让我知道原来一个人可以这样唱歌;还有一个来自印度的同学弹键盘,至今回忆起那个画面还是觉得他很有魅力。”
当迷雾散去,阳光洒满道路,一切似乎更加顺其自然。毕业后,JINX顺利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独立音乐人:她有一个因为关系好而收钱很少的制作人,以及因为人情而可以适当减免制作费用的伙伴;她也有一个独立经纪人,让更多品牌和合作者可以找到她。她以个人名义独立发行了《72TAP》《生错时代》等作品,而这一切最终让选秀综艺节目《黑怕女孩》找到了她。
《黑怕女孩》找到JINX的同一段时间,不少经纪公司也开始频繁联系她,希望可以和她签约。他们的逻辑大同小异,大都从JINX上节目想要有成绩的话需要公司辅佐的角度进行说教式谈判。“我要怎么跟他们解释其实我当时觉得火不火在于我的音乐?我看重的不是我要爆火,因为这种东西其实不是你我能够掌握的,我看重的是创造一个让我兴奋的东西,我需要遇到一个能够一起做作品的人,遇到一些有意思的人。而不是像卖身契一样,把我的梦想交给你,我们一起去追梦吧这种很虚的东西。”于是这样的观点被提纯、放大,写成了一首叫作《听说你也想签我?》的歌。这样的创作思路一直是JINX擅长的方式。许多音乐风格会将文字的棱角磨平,用婉转和诗意的方式呈现,而嘻哈音乐则相反:“嘻哈音乐是一个承载很多信息的载体,其他的音乐,我觉得它们有时候太优美了,不够直白,但是说唱是更直白的,它允许你把那些最直率的话说出来,也不会觉得奇怪。”
想过在《黑怕女孩》节目中会获得更多的曝光,可以让更多听众听见自己的音乐,但坦白说,当宣布冠军的时候,JINX却突然陷入空白。“不知道下一步是什么”是她那一刻的反应,而冷静下来后,她发现,秘诀仍然是顺其自然,跟着路往前走,“其实无论怎么样做选择都是活在一个框架里面,你只能做你当下最正确的事情,就是把内容做好,其他的,所有的事情都会有定数。”
“我觉得失败者跟成功者设的目标永远是一样的。”JINX如是说,所以她从来不给自己设定目标。但是,她对于理想状态下的那个自己有一个清晰的画像:“我觉得最极致的理想状态,虽然我觉得是不太可能的,是我的作品巨火,火到不行;但是作为一个人,我又是一个特别自由自在的状态,粉丝不把我当作偶像,我可以画画然后寄给他们我的画。”在4月12日发布的新单曲《我不可能是个恋爱脑》中,她将自己微醺时创作的视频发布在网络上,也在单曲视觉设计中融入自己的画作,真实、赤裸地面向乐迷。也许就像她现在的偶像LAURYN HILL一样,她真的可以在某一天,成为一个自由自在的嘻哈音乐人。
孟羽童喜欢试。在她眼里,职业、事业是一个真真切切的“超级市场”,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充斥着吸引眼球的广告语,而她是身处其中,看似冲动的消费者:所有商品都有值得一看的理由,被选择的余地,商品包装上的说明满足着她的好奇心,而与店员商询则又是另一种学习,她不知道这堂超市课何时结束,至少在此刻,她觉得人生仍还有下一个选择未被发现。
上午10点,孟羽童出现在拍摄现场。难得不用加班的周末,她身上却几乎看不到“假期”的痕迹,时而炯炯的目光仿佛随时聚焦周边细节,像是面前依然有一面荧幕,不停有信息从四面涌来,等待她消化吸收。但她依然保持微笑,那种职业式的微笑,似乎在告诉每个经过她的人,尽管她“出圈了”,但目前她最重要的身份仍是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的秘书。
“我今天穿的这身是我入职格力第一天见董总的时候穿的西装。”
草绿色和米色之间的三件套,暗示着与她年龄相符的活力,很难把此刻的孟羽童与《初入职场的我们》录制时的她联系起来,我们问她现在回想自己第一次面试时有什么感觉。她扬了扬眉毛,说当时就是在猜测老板有没有被我无语到,因为我问她怎么看待和王冰冰上的那个热搜。
一开始参加综艺节目录制,孟羽童并没有抱着什么企图心。当时正值大三,亦是学业和实习需要同时兼顾的忙碌时间。彼时她在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市场部实习,细碎的工作以及全新的社会经历需要感受,忙碌一天晚上回学校,还要继续准备雅思考试,出国读研亦是当时孟羽童的未来选择之一。
她全然没想过自己之后的人生会有这样一个意外发生,直到现在,偶尔她打开社交软件看见自己的微博粉丝数,回想起最初的经历依然觉得非常微妙。
“我以为就是走个过场,因为也从来没有参加过这种节目。按照我以往的人生规划,我可能结束后就出国留学,回来找个大厂或者是我感兴趣的工作。”
自称是体验型人格的孟羽童,在真的参与到综艺录制中时,便很快习惯了那种节奏,先前的忐忑变为期待,一方面觉得人生有这样一段经历非常可贵,另一方面,她依然思考着节目结束后要去考研的事情。
从在帝国理工学院面试后马不停蹄飞到珠海面试,到节目中在军训考核后被董明珠表扬,孟羽童就像明明想要买牛肉,结果却留在酒水区不走的顾客。在这场非典型职场面试中,她花了大量时间,完成了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任务,然而直到最后一刻,她都从没想OFFER会降临在自己身上。
是意外,亦是奇迹。
孟羽童的人生同时有着目标清晰与方向灵活的特点,中学时获得就读的外国语学校的保送名额,直升浙江大学,却因为专业选择限制在小语种范围。自幼学习舞蹈多年的孟羽童,当即决定去学西班牙语。兴许未来还可以顺便学习一下弗拉明戈也说不定。
西班牙的热情奔放和自由坦率曾是当时孟羽童的“超市”目的地。
除了舞蹈,足球亦是孟羽童的兴趣之一,“那时候还有浅浅地看一下球。”她说,在青春期,孟羽童也学习美术和钢琴,她从来都不是那个只满足一个答案的人,即使选了西班牙语,但也不意味着要在这个专业的道路上做一个“专一”的学生。在大学这个和之前截然不同的学业体系中,目标不再是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高考,更像是一个自由的超级市场:在这个超级市场里,答案不再是唯一的,也没有对错,每个人选择不同的商品,结账后离开,有些人心满意足,有些人可能会因为挑了不合适的商品而后悔。
孟羽童喜欢“X”这个代表着未知的字母:“我总想学一些我真正感兴趣,真正想做的事情,在考虑我们学校传媒学院的几个专业,比如说广播电视、新闻,市场营销等等,那个时候就在修这方面的课程。我想要毕业以后做一个语言+X的人才,当时X是什么还没有想好。”
浙江大学最著名的校长竺可桢曾经对学生提出过两个问题:到浙大来做什么?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这两问如今成为了每位浙大学生思考的起点。孟羽童说,她不是典型的985大学学生,不是三好学霸(“但是学习成绩还不错!”她这样强调),她来到浙江大学更想获得一些不同的体验。“浙江大学鼓励自由发展,如果你有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话,学校会给你很多平台和机会鼓励你去创新,去寻找。我是很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人,我是ENFJ型人格,就是这个人格很喜欢冒险,很喜欢新鲜的事物。”学习在这个超级市场里不再是唯一的商品,孟羽童为自己列出了一个“购物”清单,她在挑选中排除掉那些她觉得不合适的,最后找到喜欢的那一件。因此,对于竺可桢校长向她隔空抛出的第二个问题,她坦诚地说自己无法回答:“其实现在我也没有想好以后真的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还在探索当中。”
于是,她开始了自己的广撒网式体验之旅:除了自己擅长的跳舞,她还加入了摄影的社团,接触了拍视频、当导演、剪辑;加入校学生会文艺部,成为文艺活动组织能手……大二时,她辅修了浙大最好的学院――竺可桢学院的创新创业管理强化班:“上了很多课程,像商业模式、创业营销、财务、管理类、沟通类、领导者类都是和企业、创业、营销相关的。这个班鼓励学生自己去创业,当企业家,还有很多已经创业的校友给我们做讲座,对我来说收获很大。”
很多选择并没有让孟羽童迷失,相反她却觉得这些都是一种体验,是加法也是减法,在不断的尝试中,让她更加了解自己。语言学习就像戴着镣铐的舞蹈,在固定框架内发挥,而创新创业管理强化班通过创意、设想验证实践理论的过程则更多的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具体性的答案。
如今,孟羽童已经在格力工作了半年多。最初学习语言的她或许从没想过自己会进入这个和专业完全不对口的行业。然而,那些过去出于好奇,看来有些不算功利主义的尝试,此刻都在以一种新的方式支持着她:“学语言更多的是学习能力和思考的沉淀,它是个比较枯燥、细腻的过程,让我更容易静下心来耐心地学一门东西,这个习惯是我大学的时候学习语言这门技能养成的。”
曾经喜欢在学习的时候玩儿手机的女孩子如今学会了在一段时间内把自己关在一个封闭的磁场里,心无旁骛地完成一件事。而摄影社团的经历,让她把作为“著名秘书”的线上营业内容做得有声有色,就连热爱的民族舞都为她在面试时加持了一把。
去年9月入职不久后,格力电商部门在一次电暖器活动中找到孟羽童做直播,结果不尽如人意,“我很卖力地说,说了几个小时,很卖力地卖,就卖了2000块钱,那个时候就觉得怎么会这样?我是不是做不好或者不适合?”这个入职以来最有挫败感的时刻如今已经被一场直播单小时85万的销售额所替代。而就在接受采访前一天,一条“孟羽童因带货业绩差已被董明珠解雇”的新闻登上热搜。
孟羽童在看到热搜的当天,便用一条“咱们在老老实实打工呢~”的俏皮回应化解了误会。
有人感叹孟羽童从董明珠亲封的接班人变成苦命打工人,然而名气不是万金油,当综艺热度褪去,只有老老实实打工才可能最终获得接班资格。
“除了物质上或者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我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自在的人。”
在已经隐约展现的事业女孩形象之下,孟羽童如今对于理想状态的自己的想象令人出乎意料,“这种自在可能是我对自己的自洽,我对自己的接纳;我的优点也好,缺点也好,我都是完全接纳的。而且我的自在证明我可以有不怕失去的勇气,从头再来的勇气,包括我对未知,对未来的底气。”
从一流法学院毕业的学生,到S级综艺踢馆实习生,再到如今的红圈所律师,赵南希的这几年,宛如一场在旷野开赛的马拉松。目的地清晰,却由于跑道众多,于是不断考验着当事人的意志力和决心。结束职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的录制,在赞美与争议中入职北京君合律师事务所的赵南希。如今正平静地接受着自己的新生活,忙碌、紧迫,对待一个新上场的人没有多少通融的空间,求职节目只是一个中点,而非终点,赵南希深以为然,然而在几乎全天候的工作中,私人空间几乎被挤压殆尽时,她也一度开始思考,思考内心对于法律的热情。
法律或许不是她感性概念里所定义的“热爱”,但有一点赵南希始终坚定:“这是一个让我像海绵一样稳定地吸收水分,不断成长至饱满的职业。日常工作可以接触到各类企业,医药、芯片、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法律作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行业,就像是一把钥匙,让我通过这把钥匙打开了各行各业的大门,感受着市场的运行方式,每天都在学习新的知识。这是律师这份职业于我而言独特的吸引力。”
她并不知道这场马拉松能跑向多远的远方。
“我是6月21号生的,双子座的最后一天。”赵南希饶有兴致地说道。这个出生在双子座最后一天的女生,或许因为太靠近巨蟹座,因而获得了一些巨蟹座的特质,比如在双子的天马行空之余,又向往着一切井井有条的掌控感。这种井井有条曾让她早早习惯了寄宿生活,还因为擅于管理在学生时期做了多年班干部。
然而这种井井有条却也给她带来过迷惘,相信规则和推理,多于自己的内心。她坦言,十七八岁的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光明的未来,如果要被具象,具体是什么样的呢?我不知道。”因此那时的她,就连高考选专业这种事情,也“创造性”地试图把选择权交给一家声称专业分析的机构。经过一系列测试后,机构说她适合去学会计。年轻的赵南希一边听着内心的拒绝,一边第一次老老实实问了问心中的自己。她最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听家长在耳边对于“王牌专业”“就业率高”等标准的鼓吹,懵懂地按照自己的喜恶,在纸上进行排序,最后用排除法选择了法学专业。“我觉得我可以。”
尽管在这一选择面前,还有一道关卡在等着她。
考入浙江大学后,法学专业因为归属社科,而赵南希的分数只能先去人文学院,但她非常从容,填报志愿时她已经想清楚万一无法直接进入社科学院,那就先转去人文方向,浙大的转专业政策和要求她早已了解得十分清楚。浙大的传统是大二才细分专业,同学们在第一年学的大多是大类课程,所以她相信这一年,自己在专业上并不会落后于人,只要认真提高绩点,就肯定还会坐进法学院教室。
最终,赵南希以年级前列的成绩获得了转专业机会,笔试、面试一切顺利,最后成功转入法学院。这次缜密又具备十足操作性的分析和计划是赵南希以自己的方式把握人生中重大选择的初次尝试,也为之后许多次面对选择总是能独立作出判断增了一份重要的底气。
“在中学之前我的人生就像是一条轨道,好像只要拥有好成绩就能获得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到了大学以后,事情开始有一些变化了,渐渐就发现,人生远不止是一条轨道,而更像是一片无边的旷野。”
赵南希第一次踏入这片旷野中,她没有忐忑,而是做好计划,预判那些潜伏的危险和未知,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她设定的目标前进;而达成目标的信念则像一个永动机,支持着她的每一次前进。
大学,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有着无数岔路,通向不同目的地的路口;而对赵南希来说,恰恰相反,大学是一条条从不同方向延伸而来的路,它们最后都通向同一个方向――生活。
四年大学时间,她参加过校学生会外联部,礼仪队、辩论队、射箭俱乐部……回看当时的选择,赵南希发现,除了部分兴趣的因素之外,绝大多数选择依然带着少年时期因为较早独立安排生活而自带的危机意识,潜意识里是希望自己能够积攒多一些技能点,让自己能够始终保持进步和向上的状态。
“我觉得我的表达不够好,所以参加了辩论队;我觉得我社交能力不够强,所以我去了外联部。”
就像谈到选择法学和从事律师这份职业,她也只是淡淡地说道,虽然在做选择的最初是需要一些热血的,但学一份专业或者做一份工作,浓厚的兴趣不是她最看重的。因为日常琐碎细微的辛苦很难与宏大且持久的热爱联系在一起。爱一行做一行可能反而容易使人失望,但靠着自己日复一日的勤奋和努力,在领域内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或许更稳定,也更让人惊喜。1996年出生的她不像是一切从心的95后,而更享受在细碎和平常中获得的脚踏实地的成就感。
于是,在初识旷野后,赵南希依然没有轻易被突然出现的巨大地平线上辽阔的风景所吸引,她看似在目的地四周游离,实际上却比谁都执着于自己的未来。
大学以前,她的生活主要被学习和考试填满,在这一评价体系下,她自然属于优等生;而进入大学后的评价体系开始变得多元,“我不再执着于要求自己必须成绩考得特别好。如果说生活存在什么赛制的话,大学之前的赛制是取平均分,所以我们最好别让某一项短板拖了后腿;而大学之后,则是取最高分,脱离了狭窄的轨道后,我们往哪个方向跑都是对的。”与此同时,赵南希也在法律的世界里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自由:“它不是有标准答案的,比如我们在课堂上讨论一个案例,我们会了解到某个学者的观点是什么,某个法官的裁判理由是什么,老师的想法是什么,同学们又有哪些切入点,这种不拘泥于标准答案的模式让我觉得兴奋。”
未来不是由他人的评价组成,而目的地的风景,亦不会只有一种答案。
校园生活的某种真空和专一保护了赵南希的纯粹,赋予她某种专注于优秀和努力,而无须顾及其他的特权。然而在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中,赵南希以一次人际关系危机开始了自己“碰壁”的道路。
到现在她仍然能想起那些忽然从后背升起的寒意,某次未经预料的心跳。节目中压力骤增的她也曾情绪失控,同时,随着综艺节目的热播,实习生之间紧张的关系、踢馆选手的工作表现被话题、热搜和讨论一次次放大。
节目结束后,赵南希再也没看过录像,因为她觉得那不是真正的赵南希。
在北京君合律师事务所办理入职手续那天,她认识了和自己同时入职的其他三位同事。脱离了节目和镜头,赵南希发现她可以更坦率表达自己的情感,她很快和这三位同事成为公司同期“战友”。一个北京哥们儿当了十年警察,决定转型做律师,“他很逗,有着老北京自带的健谈属性,也很会讲笑话。”有一个从美国读完JD(JURIS DOCTOR,法律博士)回来,现在在所里做知识产权方面工作的男生,憨厚又真诚,“我打心底里佩服JD们,那绝对是一种实力的背书。”还有一个女生,从其他领域切换赛道来到了律所,有时候会给我分享她上一份工作在全球各地出差的故事。这些新的朋友,像旷野之旅中半路加入的同伴,彼此之间从毫无交集到相约携手走过一程,让这一路充满自在和温暖。
在日常的相处中,综艺节目时赵南希滋生出的对自己的怀疑渐渐消弭,她发现自己接受了那个普普通通,无法在所有场合都能恰到好处表现的自己。回过头看,尽管在综艺的职场环境里,并没有从一开始就找到自己最好的状态,但那个自己就是在面对高压和陌生的挑战下真实的自己。“我就像是一个社会学家,在观察并记录着自己作为一个个体在面对不同社会情景下会表现出的反应,也在一次次观察中重新理解并认识自己。”
过去的一段经历,存在过歧义和误解,而赵南希未曾想过要解释。
这只是人生这场马拉松中非常微小的一次告别,她让赵南希明白做自己的重要性。赵南希如今的愿望是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这份快乐则建立在职业和生活的小有所成,个人和公共的逐渐平衡,以及一颗更坚强成熟的心上。赵南希笑着问我们她想要的是不是还蛮多。
这场旷野的马拉松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