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甄嬛传》里的果亲王来过正定?还有他亲撰的七言石碑!
“《甄嬛传》里的果亲王来过正定,大佛寺里还有他撰诗的碑刻。小伙伴们去看看呗。”“这位刘老师真棒,许多介绍正定文物的文章都是她写的。”……近日,一段名为《刘友恒—正定古城的“寻宝人”》的视频在网上流传,片中介绍的古城珍宝引发各地网友浓厚兴趣的同时,该视频主人公刘友恒退休12年间孜孜不倦的“寻宝”历程也引发一片点赞。日前,记者赶赴正定专访了67岁的刘友恒,她引领记者探访了部分令她心心念念的宝贝。
探访一: 隆兴寺有块果亲王撰诗的石碑
1950年出生的刘友恒是土生土长的正定人,高中毕业后下乡,返城后进入某校工厂。“隆兴寺重新开放后,1972年我被抽调过来做讲解员,之后到文物组,从事文物征集和普查、资料记录和整理等,在正定县文保所工作了34年。”她的文物工作经验是通过学习和实践一点点累积起来的,“单位有编纂于清乾隆十三年的《隆兴寺志》,我想既然在这里工作就先要对隆兴寺有基本了解,晚上没事我就开始手抄,用几个月完整抄了一遍。”工作期间数次文物普查和建立文物档案等,刘友恒和同事们或步行或骑自行车走遍正定,就这样她在脑海里建立起正定文物资料库,对隆兴寺等的碑刻了如指掌。
刘友恒介绍果亲王撰写七言诗的碑刻
在刘友恒看来,除了倒坐观音等享誉海内外的文物,隆兴寺值得一说的珍宝太多了。刘友恒带记者来到摩尼殿的东北角,这里矗立着6块石碑,“从南数第四块就是果亲王行次正定隆兴寺碑。”她介绍说,这块碑高197厘米、宽73厘米,青石雕制,螭首鳌座。碑上刻的是果亲王允礼1734年路过正定并住在隆兴寺时留下的140字的七言诗:“中原左界标大郡,被山带河井闬盛……”生动描绘了正定古郡的地理形胜、滹沱巨川的水势变化及隆兴古刹内大悲菩萨金容宝相和先皇御碑的雄姿与威严。现在很多旅游团到隆兴寺,导游都会带大家来看看这块碑,它的广为人知刘友恒功不可没。
前几年电视剧《甄嬛传》热播后,剧中潇洒专情的果亲王迷倒了很多人。刘友恒当时就想到《隆兴寺志》曾记载果亲王到过隆兴寺,“寺中还有一通果亲王撰、书的七言古诗碑刻啊。”身为清康熙帝第十七子的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当年缘何来到正定?刘友恒查阅资料后发现,雍正年间西藏发生冲突,七世达赖移驻四川。后平稳,朝廷派果亲王前往四川与七世达赖会见,途中他路过正定。那是1734年的10月,果亲王在隆兴寺欣然挥毫,留下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首七言诗。
刘友恒认定这是宣传正定历史文化、宣传隆兴寺的一个新闻点,就此写了篇文章发表。很快不少人慕名而来,“石家庄两位朋友还特地过来,想亲眼看看果亲王的墨宝。”
探访二: 开元寺法船殿文物遗存重现正定
2005年退休至今,刘友恒一直致力于发掘、寻访和解读正定文物背后的故事,并撰写了40多篇相关文章,有20多篇在《文物春秋》等报刊发表。每当遇到重要发现,“一点不夸张地说,如获至宝”。其中开元寺法船殿遗物五十年后现身隆兴寺,就令她分外惊喜。
开元寺是正定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寺院,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该寺正殿法船殿始建于唐代早期。1933年,古建筑大师梁思成曾为法船殿留下部分图文资料,其中就有石质须弥座的图片。遗憾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法船殿及殿内佛像被损毁。
法船殿的遗物真的毫无存留吗?50多年过去了,很多正定人仍对这个问题牵挂不已。2014年,刘友恒听她在隆兴寺做讲解的女儿偶尔提起,寺内有几段刻有雕饰的残石。直觉告诉刘友恒:这几块石头说不定有故事。于是她跟一位文保所的老同事找到了这些石块,当小心翼翼地将残石上的土渍等清理干净时,刘友恒心跳开始加速,石块上的雕塑为何如此眼熟? “梁先生当年的照片里有啊!”通过跟梁思成的照片等资料做对比后,刘友恒和同事们惊喜地发现这就是开元寺法船殿的石质须弥座,消失了半个世纪的法船殿文物再次重现正定。
探访三: 散步路上巧遇乾隆御笔石匾
刘友恒十多年来的“寻宝”经历也深深影响了她身边的很多人,亲友们为她提供相关线索,正定部分热爱历史文化的同好者经常跟她交流,并讨教相关经验……今年,刘友恒发现一块乾隆御笔石匾就源于她爱人的偶然路遇。
今年夏天,正定镇州北街道路改造施工。一天刘友恒跟老伴到附近遛弯,她遇到位熟人便驻足聊天,独自往前走的老伴在工地附近看到有人在挖块石头,他发现石头上有个“敕”字,这应该是皇家的物件啊。“他赶紧给我打电话,我赶了过去。”刘友恒说。
乾隆御笔石匾
如今这块匾收藏在隆兴寺内,匾高80厘米、残宽155厘米,周边浮雕莲瓣,匾心现存“敕修崇因(‘因’字存半)”三个半字。崇字上方钤“乾隆御笔”方印。刘友恒说,崇因寺是正定的又一座皇家寺院,1781年乾隆帝来崇因寺,目睹寺院禅宇荒芜,令当地官员重新修葺该寺。5年后乾隆帝御书“重修正定崇因寺碑记”和七言诗一首,同时还颁赐八方匾额。这块石匾的发现,为正定历史文化的研究又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
正定历史文化永远发掘不完
原来我们对正定的了解还是太少!这是记者采访刘友恒后的最大感受。
单单隆兴寺就遍地都是宝,随着刘友恒的指点,记者看到:大悲阁月台西侧万历年间刻立的 “明紫柏大师赞大悲观世音偈碑”就反应了明末四高僧之一的紫柏真可与正定的渊源,这块碑的附近则有著名学者俞平伯楷书重修隆兴寺碑文……用刘友恒的话说:“12年的挖掘和寻访,越是深入就越发现,正定历史文化永远发掘不完,仅一块碑就能解读出好几个历史故事。”
“退休12年来的寻觅与解读,究竟是为什么?”对于记者的这一问题,刘友恒回应说,“我就喜欢这个,而且工作多年有资料和经验积累,就把它作为了退休生活的一部分。”在她看来正定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毋庸置疑,“介绍古城的历史文化不能停留于华丽的辞藻,要有实打实的佐证。我们只有把那些碑刻上的文字一字一句地弄明白,来龙去脉搞清楚,才能知道具体的历史价值。”
正定古城延续着这里千年的历史文脉,更承载着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的记忆。2013年的《古城保护正定宣言》中就呼吁:“依靠民众力量保持古城形象,维护古城风貌,并让民众共享古城保护和发展的成果……我们的每一分付出都会成就古城更加美好的明天”如今,越来越多的正定人把宣扬和普及古城历史文化作为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生活的一部分,退休后致力于发掘并推介古城文化内涵的刘友恒以及诸多热心人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来源|燕赵晚报
本期编辑|郭晓彤
审核|田瑞 郭梦娇
监制|石晓旭
总监制|傅玉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