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解读从《渴望》到《甄嬛传》:走出“白莲花”时代
流潋紫创作于2006-2009年间的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1]是 “宫斗类”网络小说的一部经典之作,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甄嬛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之中,凭借智谋与手段走上后宫权力巅峰的一生。“宫斗”小说在2007年左右从“穿越文”、“重生文”中独立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网络小说类型。《后宫·甄嬛传》的创作时段,恰逢“宫斗类”小说走向成熟的关键期。《后宫·甄嬛传》全面继承了此前出现的所有“宫斗”元素,并将之推向极致,是“宫斗类”网络小说最终成熟的一大标志。
《后宫·甄嬛传》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塑造了甄嬛这样一个颇具复杂性的女主人公。流潋紫在《后宫·甄嬛传》(修订典藏版)的序文《虽是红颜如花——我为什么要写后宫》中强调了她塑造甄嬛这一人物的一条重要原则——不完美:“我笔下的甄嬛……因为不完美,才更亲切吧。”
如果按照传统言情小说女主人公的标准,甄嬛的确是一个“不完美”的人物:她虽从不主动害人,但面对敌人时也不吝惜使用狠辣的计谋和手段;她有仇必报,有恩必报,在条件允许时也愿意与人为善,对无辜者伸出援手;她向往真诚的感情,但并不盲目信任,总是对旁人投来的善意怀有一分警惕,甚至利用皇帝对她的留恋完成复仇。但恰恰是这个“不完美”的人物出现后(特别是2012年郑晓龙导演指导的电视剧《甄嬛传》播出后),受到了大量读者的喜爱,甚至到了“全民甄嬛”的程度。
与此同时,《甄嬛传》也受到了来自官方和传统批评界的批评。,批评《甄嬛传》宣扬了“比坏”的错误价值观。该文还将《大长今》与《甄嬛传》进行对比,认为大长今才是当下大众文艺作品中应有的充满“正能量”的女性主人公,而甄嬛则是一个缺乏底线的反面典型。有趣的是,到了2014年1月,《求是》杂志又发表一篇题为《<甄嬛传>为什么走红?》(闫玉清)的文章,为《甄嬛传》正名,认为《甄嬛传》是“借一个个青春女性理想和生命的惨烈毁灭,揭示出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这一说法,最初来源于郑晓龙导演对于电视剧《甄嬛传》的宣传和定位。不知是制片方“公关”的结果,还是《甄嬛传》走红、,《甄嬛传》最终被“主流话语”话语接纳。但对于甄嬛这个人物的评价,始终是有保留的。比起大长今,她总归是“不完美”。
然而,。粉丝们力挺甄嬛,认为她不但是个“真性情的女人”,而且“骨子里是善良的” [3]。她对爱是执着的,更是冷静负责的。她有能力保护她所爱的人,为了救助爱人、亲人、朋友不乏自我牺牲的勇气,对于她所恨的人,也不惜“心狠手辣”。她的道德底线正是建立在“爱恨明了”的基础上的,让人觉得可信、可亲、可敬[4]。相反,大长今完美的道德却让人不能信服。
“官方”和“民间”在价值观上有所差异并不令人奇怪,但此番值得细说的是,这差异背后,隐藏着一堵媒介之墙——在言情电视剧的价值倾向还基本延续着“琼瑶模式”的时候,网文界已经开始酝酿一股“反白莲花” [5]的浪潮。创作于2006—2009年的《后宫·甄嬛传》正是这股潮流的前导。待到2012年电视剧《甄嬛传》“破壁”而出,这股浪潮已经在网文界铺天盖地。所以“反白莲花”甄嬛与“白莲花”大长今狭路相逢的背后,不仅有 “官方”与“民间”价值观导向的冲突,也有代表“亚文化”的网文圈与代表“主流文化”的电视观众之间的价值观冲突,同时也是网络言情小说对于它所继承的传统言情小说价值观的逆转。
“白莲花”,又称“圣母白莲花”,是网文圈对像大长今这样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完美女性”的称呼。1990年代,琼瑶作品《梅花烙》中的白吟霜、《还珠格格》中的紫薇等都是最为典型的“白莲花”式女主人公。她们柔弱善良,逆来顺受,对于爱情忠贞不渝,实际上是“男性向”视角下理想女性的化身。在早期的网络言情小说中,这种“白莲花”形象几乎一度占领的了所有女主人公的席位,并很快呈现出高度模式化的特征:
她们有娇弱柔媚的外表,一颗善良、脆弱的玻璃心,像圣母一样的博爱情怀,是那种受了委屈都会打碎牙齿活血吞的一类无害的人,总是泪水盈盈,就算别人一刀,只要别人忏悔说声对不起,立刻同情心大发,皆大欢喜的原谅别人。
萌娘百科的说法揶揄更甚:
……一贯偏执地追求自认为的善和爱,且对象泛滥;要求他人遵循她自认为的善和爱;坑且仅坑队友(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坑完队友仍不认为是自认为的善和爱造成的。
事实上,“白莲花”女主人公虽然首先在网络言情小说中被作为一种症候得到指认和命名,但却并非仅仅在网络文学中存身,而是出现在几乎所有大众文艺作品之中。1990年,郑晓龙导演所组织策划的电视连续剧《渴望》[8]中的女主人公刘慧芳便可谓是大陆当代文艺中最经典的一朵“白莲花”。《甄嬛传》播出后,一些媒体也将《甄嬛传》与《渴望》相提并论[9]。《渴望》在播出时,创下了高达90%以上的收视率,受到了全国观众的喜爱。如果将《渴望》中的刘慧芳与《甄嬛传》中的甄嬛相比较,就会发现这两个时隔20年先后引起轰动的女主人公在性格、行为上的诸多不同之处,恰恰反映了中国人社会心理的巨大变迁。
刘慧芳是一个集中国传统美德于一身的完美女性,她善良勤劳,一心为人,无论是对捡来的孩子小芳,还是对王家姐弟,都是毫无保留的付出。《渴望》通过慧芳的受难史,,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好人常常得不到好报。所谓“渴望”,实际上是人们对于传统美德的呼吁,对于道德体系重新建立的向往和对于“好人一生平安”的祈愿。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一个理想女性却在社会中遭受了巨大苦难的故事,才得以触动人心。刘慧芳饱受折磨,却不改至善至美的高贵品格,勇敢地面对一切苦难,她的形象实际上展现了人对于苦难的承担和包容,展现了即使命运残酷,也要有道德且有尊严的活着的生命姿态。观众在刘慧芳的身上指认和疗愈了自身的创伤,、经济转型、意识形态重构的剧烈变动中感到迷茫和焦虑的心灵。
不难看出,后来的“白莲花”式女主人公,实际上承接的正是这样一种传统,体现着人们对于完美道德的想象,描画着重建道德体系的美好愿景,并以“承担苦难的命题”许诺她的观众:对道德的坚守和对苦难的忍耐可以通向对自我心灵的救赎。
然而时隔20余年之后,再次引起了观众追捧的却不是刘慧芳式的“白莲花”,而是“不完美”的甄嬛。时至今日,刘慧芳式的“白莲花”们身上所体现的道德理想已经趋于瓦解,对于苦难的承担也无法真正让好人一生平安。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具理性的盛行以及社会的全面功利化使得现代性道德危机在中国日益凸显出来,“白莲花”式女主人公无条件让渡个人利益的绝对化的集体主义作风,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经济领域所实行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政策实际上是有矛盾的,而要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辩证统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则仅仅停留在学术探讨层面,并不能通过真实可感的文艺形象呈现在大众面前。可以说,近年来“白莲花”式女主人公在网络小说中遭受失败,宣告着改革开放以来官方重塑国家道德体系的努力破产。解救现代性道德危机,重建社会道德体系,成为了当代中国社会迫切的价值诉求。
在网络文学中,反“白莲花”浪潮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逐渐自觉化的过程。2009年左右,开始出现了一批重生、穿越题材的《梅花烙》“同人”[10]小说,,这些作品成为了“反白莲花”潮流在古代言情领域的先声。2010年左右产生的一批“宅斗·种田文”(又称“家长里短文”)如《庶女攻略》(吱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关心则乱)等,更是旗帜鲜明地“反白莲花”。文中特意加入了几个“白莲花”女配角,她们表面上柔弱善良,内心却阴狠毒辣,这些女配角成为女主人公打击的主要对象。2013年,伴随着《白莲花,滚粗》(九紫)、《黑女配、绿茶婊、白莲花》(玖月晞)等著名的“反白莲花”小说的出现,“反白莲花”潮流终于席卷了整个言情类网络文学领域。《后宫甄嬛传》的主要创作时间在2007-2009年间,这正是“白莲花”女主人公集中大量产生的时期,也正是“白莲花”女主的弊端逐渐显现的时期。流潋紫在此时便意识到了“因为不完美,才更亲切”的道理,开始有意识地塑造有别于“白莲花”的不完美女主人公,可以看作是反“白莲花”潮流的先驱者了。
“反白莲花”浪潮的形成,也与在网络空间中“女性向”文学得以建立、发展有直接关系。“白莲花”式女主人公实际上是男性视角下的完美女性,随着网“女性向”网络文学的发展,女性作者和女性读者越来越自觉地以女性的视角完成对于女性自身的想象和书写,这也就导致了女性读者对于作为男性欲望投射的“白莲花”式女主的反感。《后宫甄嬛传》就是一个具有很强女性意识的文本,关于女性的一切评价标准(美丽、贤惠等等)都被充分实现并最终还原为一个强权男性(皇帝)的偏好和需求,那些在现实社会中读者已经习以为常的社会公认的“理想女性”的标准,在小说中被解构为男性权力欲望与繁衍需求的产物。如果我们拿皇帝心目中的理想后妃与“白莲花”式女主稍加比对就会发现,两者是高度重合的:她们美貌、温柔、善解人意、逆来顺受。因此,甄嬛不愿再作帝王手心里的一朵白莲花,反而将这个象征着无所不在、至高无上男性强权的帝王杀死,让他永远闭上了凝视着宫中所有女性的欲望之眸。
《甄嬛传》的结局,皇帝最后生生被甄嬛的一席话给气死。
“白莲花”式的人物遭遇挫败之后,如何塑造一个让读者信服且喜爱的新女主人公形象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网络文学作者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恰恰契合了中国社会重建道德体系的需要。
《后宫甄嬛传》实际上便是这种尝试的一个产物,作品将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重新还原为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互动,甄嬛首先爱自己的亲人,然后及于朋友和爱人,进而及于无辜受难的陌生人,乃至于在无奈和悲凉之中也对她的对手抱有一丝悲悯。相比于“白莲花”式的通过原谅和感化敌人获得胜利,实现一个无差别的善良新世界的美好憧憬,甄嬛以雷霆手段击败敌人,保护自己的亲人、爱人、朋友以及其他善良无辜者的做法更容易为当代读者所接受。这种包含着朴素家庭伦理、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精神的奋斗观(其中融合着儒家家庭伦理、侠义精神、、市场经济竞争原则等多种来源的道德观念),可以看做是《后宫甄嬛传》对于现代性道德该去往何方这一问题的朴素思考。
沈眉庄亦是甄嬛在宫中想要回护的人之一。嬛眉二人在对方落难之时相互扶持,这种美好的姐妹之情打动了许多人。
“甄嬛们”所经历的人情冷暖和爱而不得成为了此后所有古代言情网络小说中女主人公们共同的伤痛经验,这些女主人公于是不敢再对周围的人付出爱、信任与依赖,她们将甄嬛的理智冷静及“有限善良”推向了极致。到了《庶女攻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 “宅斗·种田文”中,女主人公们把丈夫当做老板,把亲戚朋友当做竞争者或合作者,如同经营一个公司一般如履薄冰地经营着自己的“小日子”,对最亲近的人也不敢轻易付出感情。然而,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结尾处,一向小心谨慎的女主人公明兰却在祖母受害时放下了一切利益算计,为了给祖母报仇而拼尽全力。明兰封闭的情感世界终究接纳了自小抚育教导她的祖母。原本已经对明兰失望的男主人公顾廷烨此时也重新相信,总有一天,明兰会重新拥有爱的勇气,顾廷烨自己也终有可能走进明兰的心,与明兰成为相互扶持、休戚与共的共同体。这样的情感仍旧显得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不够伟大也不够勇敢,但却提供了理想化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崩解之后,人与人相互信任、相互关怀的新的可能。
《后宫甄嬛传》之后,古代言情网络小说延续其脉络而发展,终于走上了彻底的“反白莲花”道路,进而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触底反弹”,发现了重构道德的新可能。而当我们在此时回顾《后宫甄嬛传》,便会发现,这些可能性实际上在甄嬛的人生轨迹中已然孕育萌发。
注释:
[1]《后宫甄嬛传》: 2006年开始在晋江文学城(http://www.jjwxc.net/)连载,2007年2月起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第1-3册,其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4-5册,重庆出版社出版6-7册,截止2009年9月第七册出版,整个出版过程历时两年有余。2011年12月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宫甄嬛传》(修订典藏版),本文引用均采用此版本,后文将不再说明。
[2] 网络上关于《后宫甄嬛传》及其电视剧的评论主要集中在百度后宫甄嬛传吧和百度甄嬛传电视剧吧之中,百度甄嬛吧 、百度玄清吧等《甄嬛传》人物贴吧中也有相当数量的书评、剧评创作。此外,晋江文学城中还有一些质量较高的《后宫甄嬛传》长评以单篇的形式发布。
[3]《甄嬛骨子里还是个善良的女人》,亦如 ,豆瓣电影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4922787/discussion/53182090/,2013-05-10 11:02:14
[4] 《【甄嬛传·主题】是非对错从来争辩,爱恨情缘总难得解》,岁晚风清,百度后宫甄嬛传电视剧吧,http://tieba.baidu.com/p/2857613795,2014-02-09 14:58
[5] “白莲花”一词,最初可能来源于泰剧《白莲花》(2009年),剧中的女主人公如莲花般善良纯洁,甘愿为周围的人奉献牺牲,“白莲花”也就成为了这一类女性角色的代称。
[6]引自百度百科【白莲花】词条,http://baike.baidu.com/subview/934307/10989731.htm#viewPageContent,2014年8月8日
[7] 引文来自萌娘百科【圣母】词条,http://zh.moegirl.org/圣母,2014年6月21日02:19。
[8]《渴望》:1990年郑晓龙制片,鲁晓威导演的电视连续剧,共50集,中国电视艺术中心出品,张凯丽、李雪健等主演。
[9]如:《从<渴望><金婚>到<后宫甄嬛传>——大牌导演郑晓龙:宫斗戏也能拍成“渴望”》,钱卓君,《都市快报》2011年12月2日,B16版
[10]同人:原指有着相同志向的人们、同好。现衍生为,由漫画、动画、游戏、小说、影视等作品甚至现实里已知的人物、故事衍生出来的创作。
[11]《梅花烙》同人小说如:《【梅花烙】公主之尊》(晋江文学城,司徒妖妖,2009-2010年连载),《【梅花烙】妾不如妻》(晋江文学城,卖女孩的小废柴,2009-2010年连载)
文/王玉玊